我一直觉得,天上掉馅饼这种事,砸到普通人头上,大概率不是馅饼,是陷阱。至少,砸到我头上的这个,一开始闻着是米其林三星的香味,吃下去才知道是过期三明治的味儿,还夹着我自己的血和泪。
事情得从三个月前说起。
那天,我正像往常一样,在格子间里和我的老伙计电脑键盘较劲,祈祷下班前能搞定那份永远也改不完的PPT。部门主管,就那个靠着裙带关系上来,能力没有屁话一堆的李经理,又扭着他的水桶腰过来了,啪地把一摞文件摔在我桌上。
小张啊,这份数据重新核对一下,下班前给我。他说话总是带着一种令人不适的黏腻感,好像每句话都裹了一层油,年轻人,要多锻炼,这都是机会。
我心里那台高速运行的吐槽机器立刻开始工作:机会这破公司谁不知道最核心的机会就是帮你买咖啡、给你女儿做手工作业、替你写那些狗屁不通的报告我在这公司干了五年,业绩年年第一,上次晋升,机会还不是给了那个上班只会摸鱼和拍马屁的总经理侄子了。
当然,面上我还是扯出一个标准的社畜微笑:好的,李经理,我尽快。
他满意地点点头,刚要走,又像想起什么似的回头:哦对了,总裁办刚下发通知,集团搞了个什么‘基层潜力人才深度赋能计划’,要选一个基层员工,去总裁岗位实习锻炼一个月,体验全局管理工作。我们部门嘛,我觉得你形象好,气质佳,就给你报上去了。
我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死。
什么计划总裁岗位实习锻炼还体验全局管理这一连串词组合在一起,怎么听怎么像诈骗电话的开场白。
经理,您别搞我,我就是个搬砖的,我赶紧摆手,这种‘深度赋能’,您还是找更潜力的人才吧,比如王侄子王侄子就是那个抢了我晋升位的关系户。
李经理皮笑肉不笑:诶,这是信任你。再说了,就是走个过场,你以为真让你去发号施令啊。好好准备一下,下午集团人力资源总监亲自来面试。
他走了,留我在原地风中凌乱。走个过场信你才有鬼。这种听起来就离谱的事,背后肯定有坑。但…万一是真的呢万一呢总裁岗位啊,哪怕只是体验,哪怕只有一个月,那得是多大的视野开拓以后简历上都能吹一波:曾受集团委派,深度参与最高管理层工作…
下午的面试比我想象的更诡异。人力资源总监,一位看起来极度精明干练的女性,问的问题都飘在天上。
如果你处于总裁的位置,如何看待集团未来十年的战略布局。
我心想我如何看待我拿着五千的月薪操心人家市值几百亿的公司战略布局但我还是硬着头皮,把平时看商业新闻记下来的几个词拼凑了一下:嗯…我认为,应该深耕主业,拓展新兴赛道,赋能上下游产业链,构建生态化反的闭环…
总监居然点了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了点什么。
如何看待企业文化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灵魂,幸福感是根基…双管齐下,才能激发组织活力,实现价值共生…我感觉自己像个胡说八道的人工智能。
又问了些不痛不痒的问题,面试就结束了。两天后,通知下来了。我被选中了。
全公司哗然。各种猜测甚嚣尘上。有人说我是总流失散多年的亲儿子,有人说我其实是个隐藏的超级富二代来体验生活,最离谱的是有人说我给大老板下了蛊。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可能就是那个走了狗屎运,或者说,倒了血霉的幸运儿。
入职总裁办的第一天,我就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深深的恶意。
总裁的首席秘书,一位姓林,妆容一丝不苟,眼神能当激光枪用的女士,把我带进那间大到可以打羽毛球的办公室。
张…先生,她似乎很难定义我的称呼,未来一个月,这里是您的办公场所。陈总(就是真正的总裁)出国考察了,期间所有需要总裁批复的文件,都会送到您这里。当然,涉及重大决策和巨额资金调动的,我们已经设置了流程隔离,您无需处理。您的职责是,阅览所有文件,了解运营全貌,并在日常性、事务性文件上签字批复。
她递给我一个沉甸甸的文件夹:这是您今天需要阅览的文件。旁边有内部电话,一号键直呼我,二号键是行政助理。祝您工作愉快。
愉快我看着那摞起来快半米高的文件夹,感觉未来一个月能活着就不错了。
我战战兢兢地翻开第一本。全是术语和数据,看得我头皮发麻。硬着头皮看了一上午,眼睛都快成蚊香了。下午,林秘书拿进来几份需要签字的文件。
这是行政部门关于更换办公楼绿植的请示,预算五千元。
这是市场部一个常规推广活动的费用申请,流程都已审核完毕,只需总裁签字确认。
这是给合作伙伴的周年庆感谢函,需要您签名。
就这我稍微松了口气。拿起那支沉甸甸的万宝龙钢笔,手有点抖。签下我那个因为常年写代码而略显潦草的名字时,我感觉像是在签卖身契。
几天下来,我逐渐适应了这种伪总裁的生活。每天就是看海量的文件,签一些无关痛痒的字,参加一些我根本插不上嘴的高管会议(只需要带着耳朵听),以及吃总裁专属小厨房提供的、美味得让人想哭的营养午餐。
我开始有点飘了。这馅饼,好像真的能吃。
我开始在签字的间隙,模仿电影里大佬的样子,端着咖啡站在落地窗前俯瞰城市。虽然下面那些蚂蚁一样的人和车跟我半毛钱关系没有。我开始对林秘书拿来的文件进行审阅,比如把原则同意改成拟同意,请相关部门细化方案,感觉自己贼专业。
甚至有一次,行政部来请示总裁办公室要不要趁这次机会也更换一批绿植,我大手一挥:换,挑最贵…不,挑最有益于空气净化、提升工作效率的!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玩一个沉浸感超强的模拟经营游戏,只不过用的全是顶级装备和满级账号。我知道是假的,但爽是真的爽。
直到那天。
那是个周五下午,人心浮动,都等着下班。林秘书提前请假走了。行政助理小柯拿进来一份文件。
张…总,小柯是个刚毕业没多久的男生,有点怯生生的,这份付款申请比较急,林秘书走之前交代直接给您签一下。
我接过文件。标题是关于‘智星’项目外部技术服务费尾款支付申请。金额不小,八十万。我快速浏览了一下,附件有合同复印件,有项目验收报告,有发票,流程单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签字一个不少,密密麻麻,最后一行空着,等着总裁签字。
一切看起来天衣无缝,合规合法。
如果是平时的我,那个谨慎的社畜我,可能会多问一句,这个智星项目是什么,或者打个电话给林秘书确认一下。但那一刻,被总裁光环笼罩了半个月的我,下意识觉得,这么多领导都签了字,能有什么问题。我得拿出总裁的魄力来,不能优柔寡断。
更何况,小柯看着我的眼神充满了敬畏和期待。
我拿起笔,感觉比第一次签字时顺手多了。唰唰几下,那个潦草的名字落在了同意支付的旁边。
好了。我把文件递还给小柯,感觉自己真像个能拍板八十万生意的成功人士。
小柯千恩万谢地走了。
我心里那点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甚至提前十分钟下班,奖励了自己一顿火锅。
周末两天过得美滋滋。
周一早上,我哼着歌走进办公室,感觉空气都比外面香甜。直到我看见办公室里坐着两个人——人力资源总监,和一位面色铁灰、我从未见过的中年男子。
林秘书站在一旁,脸色苍白。
张先生,人力资源总监开口,语气不再是之前的飘忽,而是带着冰冷的硬度,这位是集团审计监察部的刘部长。
我心里咯噔一下。
我们收到举报,并经初步核实,上周五你批准支付的那笔八十万‘智星’项目尾款,涉及虚假合同和欺诈行为。刘部长的声音没有任何感情色彩,项目负责人与外部公司勾结,伪造了全套审批材料。而你,在最后一个环节,未经任何核实,签字通过了。
我的脑子嗡的一声,像被重锤砸中。火锅的味儿好像还堵在嗓子眼,此刻却变得无比恶心。
不…不可能…那文件上那么多签字…我声音发干。
除了最终审批人,前面的所有签名都是模仿的。刘部长冷冷地说,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他们利用了…利用了这个‘总裁体验’计划的漏洞,也利用了你的…缺乏经验。
人力资源总监接话,语气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残酷:张先生,根据集团规定,因个人重大失误导致公司财产遭受损失,公司有权追究其责任。鉴于你并非正式高管,且此事性质特殊,集团决定:第一,你的‘深度赋能计划’立即终止。第二,你需对此事承担直接责任,八十万损失将从你后续工资中抵扣,直至还清。第三,你调回原岗位,等候进一步处理意见。
我站在原地,手脚冰凉。窗外阳光灿烂,我却觉得如坠冰窟。
八十万。我得不吃不喝攒多少年。
调回原岗位等候处理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回去会面临什么。李经理的嘲讽,同事的异样眼光,还有那个关系户王侄子得意的笑。
我浑浑噩噩地被请出了总裁办公室。所有的文件、电脑权限瞬间被冻结。那支万宝龙钢笔被收走了。甚至我放在抽屉里的半包饼干都被检查了一下才还给我。
回到原来的部门,果然。李经理拖着长音:哟,我们的‘总裁’回来视察工作啦。王侄子故意大声问:张总,以后是不是还得您给我批报销单啊。
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坐在我的格子间里,感觉像做了一场荒诞离奇的梦。只是这场梦的代价,太沉重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成了公司的笑话。八十万总裁、一个月体验卡用户、史上最贵实习生。每次工资条发下来,看到那可怜巴巴、几乎被扣光的数字,我的心都在滴血。
我找过人力资源总监,试图解释,甚至哀求。她只有一句话:流程上,签字的是你,责任就在你。这是规定。
我甚至想过报警,但公司明确表示,这是内部管理问题,他们自己会处理诈骗责任人(据说那个真凶早就跑路了),而我作为内部流程的失职者,必须承担管理责任。
绝望像藤蔓一样缠住我。我每天行尸走肉般上班下班,感觉自己的人生还没开始就已经看到了结局:在未来十几年里,像个债务奴隶一样在这家公司打工还债,永无出头之日。
直到一个月后。
data-fanqie-type=pay_tag>
公司突然气氛紧张。各种小道消息乱飞。听说集团最大的一个投资项目出了大纰漏,资金链可能断了。听说董事会震怒。听说…陈总,那个真正的总裁,提前回国了,正在大开杀戒。
那天下午,全公司紧急召开管理层大会。我们这些小喽啰没资格参加,但所有人都无心工作,竖着耳朵打听消息。
会议好像开了很久。结束后,各部门的头头们脸色惨白地走出来。
紧接着,人力资源部发出了几十份辞退通知和调岗通知。李经理也在其中,据说他被审计出大量报销问题和不正当业务往来。王侄子没了靠山,据说被调去了后勤部管仓库。
公司内部论坛炸了锅。
快下班的时候,我的内部电话响了。是一个陌生又有点熟悉的号码。
我接起来。
是小张吗一个低沉、略带疲惫,但极具压迫感的男声,我是陈明远。现在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陈明远。陈总。真正的总裁。
我的腿有点软。我不知道等待我的是什么。是最终的审判还是因为我那光辉事迹要把我也一起清算了
我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我那廉价的领带,走向那间我曾经短暂拥有过的办公室。
一切如旧,只是办公桌后面的人换了。陈总看起来五十岁左右,眼神锐利,带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比我想象中更…疲惫一些。他面前放着厚厚的几摞文件。
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
我僵硬地坐下,不敢开口。
他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文件,我看清了,正是那份该死的智星项目付款申请。
这件事,我听说了。他开口,声音平稳,却让我心惊肉跳,八十万,不是小数目。按规定,你确实该负责。
我的心沉到了谷底。
但是,他话锋一转,抬起头看我,我翻看了你这一个月‘实习’期间所有经手文件的阅览笔记和会议纪要。
我愣住了。阅览笔记会议纪要那不是我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回事,随手写的一些批注和想法吗有些甚至是看不懂瞎写的吐槽。
关于东南亚市场拓展的风险,你提到要注意地缘政治和文化差异,建议先做小规模试点,用本地化团队。很有意思。他翻着另一本笔记,关于新产品线的成本控制,你批注说某个核心部件可以尝试寻找国内第二供应商,打破独家垄断,虽然想法稚嫩,但方向是对的。
他一条条说着,有些细节我自己都忘了。
最重要的是,他放下笔记,目光如炬地看着我,在所有看似合规、所有人都签了字的文件里,只有这一份,你没有任何疑问,没有任何标注,直接签了字。为什么。
我的脸瞬间烧了起来,羞愧得无地自容:我…我那天…有点浮躁,觉得前面那么多领导都签了,应该没问题,而且…助理说比较急…
浮躁。陈总重复了一下这个词,手指敲着桌面,坐上这个位置,最要不得的就是浮躁。别人都签了,就更要警惕。因为骗子往往就藏在合规的流程下面。
他靠在椅背上,叹了口气:这次集团出事,根源也是如此。所有人都觉得流程没问题,所有人都签了字,却没人真正去思考、去负责。庞大的机构臃肿不堪,裙带关系盘根错节,效率低下,漏洞百出。这次所谓的‘赋能计划’,本来也是个形式主义的笑话,人力资源部搞出来讨好董事的面子工程。
他顿了一下,看着我:直到我看了你的笔记。
我完全懵了,大脑处理不了这巨大的信息量。
你犯了一个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愚蠢的错误。他的语气严厉起来,这八十万,你必须记住这个教训,它可能会跟随你很久。
然后,他的语气稍稍缓和:但你也让我看到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在那种‘扮演总裁’的浮夸氛围里,你大部分时间居然真的在试图‘思考’,而不是纯粹享受特权。虽然浅薄,但有那么点灵光。
他拿起笔,在那份付款申请上划了一下:这笔钱,损失已经追回一部分,剩余部分,不用你再扣工资偿还了。
我猛地抬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是,惩罚不能免。你调离原岗位,明天开始,去新成立的‘业务流程优化小组’报到,职位是小组长,级别…算平调吧。工资恢复原样。陈总语气不容置疑,小组刚成立,没人没资源,任务就是给我找出各个部门流程中的漏洞、冗余和风险点,直接向我汇报。你不是喜欢看文件喜欢提想法吗给你个平台,让你提个够。
我呆若木鸡,巨大的转折让我一时反应不过来。
怎么,不愿意陈总挑眉。
愿意,我愿意!我几乎是跳起来的,语无伦次,谢谢陈总,我一定…我一定好好干,我一定把每个流程都盯死,绝不再犯蠢!
陈总摆了摆手,脸上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出去吧。记住这次的教训,也记住…那点灵光。别再让我给你擦屁股了。
我几乎是同手同脚地走出总裁办公室。外面的阳光依旧灿烂,但这一次,照在我身上是暖的。
八十万的债务大山消失了。我还因祸得福,去了一个直接向总裁汇报的新岗位虽然听起来就是个光杆司令的得罪人活儿,但这意味着机会,真正的机会。
回到格子间,收拾东西。李经理正灰头土脸地抱着纸箱离开,看到我,眼神复杂。王侄子躲得远远的。
同事们看我的眼神又变了,从嘲讽变成了好奇和一丝敬畏。
我知道,我那份离谱的总裁体验套餐终于到期了。它没让我一步登天,反而差点让我摔得粉身碎骨。但它阴差阳错地,给我撬开了一条真正的缝。
我抱起我的小纸箱,里面装着我用了五年的茶杯、笔记本,还有那半包没吃完的饼干。
新办公室很小,甚至有点旧。但我坐在里面,感觉比那个巨大的总裁办公室更踏实。
电脑开机,屏幕上跳出新的内部邮件通知。标题是:关于‘业务流程优化小组’启动及第一期调研范围的通知。
我深吸一口气,点开邮件,开始阅读。
这次,我不是在体验谁的人生,也不是在玩什么模拟游戏。这是我自己的战场,虽然小,但货真价实。我再也不用模仿谁的口气批注拟同意了。
我得用自己的脑子,自己的方式,杀出一条路来。
第一步,就先从彻查全公司所有对外付款的审批流程开始吧。我拿起笔——这次是我自己那支三块钱的签字笔——在崭新的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下了第一个字。
我的新办公室,准确来说,是个杂物间改的。面积大概只有总裁办公室的十分之一,朝北,终年不见阳光,空气中还飘着一股淡淡的旧纸张和灰尘混合的味道。唯一的优点是,清静,绝对没人打扰。
业务流程优化小组。光杆司令小组长。我看着内部通讯录上我这个新头衔,苦笑了一下。陈总还真是…物尽其用。给我个虚名,然后把我扔到这个角落里自生自灭,美其名曰直接向他汇报,说不定他转头就把我这茬给忘了。
但无论如何,不用再扣工资了,不用再看李经理和王侄子的嘴脸了。光凭这两点,我就得烧高香。
我打开电脑,点开那份陈总提到的第一期调研范围。邮件里罗列了十几个需要优先审查的流程模块,从采购审批、市场费用核销到人事招聘、资产报废,看得我眼花缭乱。最后还附了一句话:请于两周内提交首份报告,重点分析流程风险及优化建议。
两周我一个人查十几个流程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一股熟悉的绝望感又有点冒头。但这次,它刚露头就被我摁下去了。八十万的坑都爬出来了,还怕这个没人没资源那就自己来。
我深吸一口那带着霉味的空气,开始干活。
第一步,我得有权限。我按照通讯录上的电话,直接打给了IT部门的负责人。不再是那个怯生生的小助理,而是带着一种奉旨查案的底气——虽然这圣旨可能只是皇帝随口一说。
你好,我是新成立的业务流程优化小组负责人,张XX。陈总要求我们小组全面接入各业务系统后台,调阅所有流程日志和审批记录,需要你们部门协助开通最高权限。我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静而不容置疑。
电话那头明显愣了一下,估计在内部系统里疯狂查我这个小组是什么来头。沉默了几秒后,对方回答:好的,张…组长,我们马上处理,稍后会有专人联系您对接。
挂了电话,我手心有点汗。唬住了。
权限很快开通了。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些以前根本点不开的系统模块,我仿佛一个新手玩家突然拿到了满级账号,有点无所适从,又有点兴奋。
我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贪多嚼不烂。我决定就从我最熟悉的,也是让我栽了大跟头的对外付款审批流程开始挖起。
我调出了最近一年所有超过五万元的付款申请记录,成千上万条数据。然后,我开始一条条地看,像做数据分析一样,比对,筛选,寻找异常。
这活儿枯燥得能让人发疯。眼睛盯着屏幕,一坐就是一天,脖子僵硬,腰酸背痛。午餐时间到了又过了,我浑然不觉,啃着早上带来的面包,继续跟数据死磕。
我发现,很多流程看似完美,签字齐全,但仔细看时间戳,就能发现猫腻。比如,一个需要七八个领导审批的流程,居然在短短一小时内就走完了全部步骤。这意味着要么所有领导恰好那一个小时都没事干专门守着系统批文件,要么…就是有人用了某种快捷方式。
我又调取了那些审批操作详细的日志。果然,发现了一些不属于领导本人账号的审批记录,IP地址却来自一些基层员工的工位。代批。这是明目张胆的违规。
我还发现,某些供应商的名字,会频繁地出现在不同部门、不同项目的付款申请里,而且中标价格总是恰到好处地比预算低一点点,或者比竞争对手高一点点。这太巧合了。
我把这些发现一一记录下来,标注异常点,截图保存证据。
除了查系统,我还得和人打交道。这是我最怵的部分。我得去各个部门调研,了解他们实际的操作流程,而不是纸面上写的那套。
我第一次去财务部,自我介绍是业务流程优化小组的,对方一脸茫然:什么小组没听说过。
我硬着头皮解释:是陈总直接要求成立的,为了提升流程效率,控制风险。
对方将信将疑,但听到陈总两个字,还是配合了。只是我问到一些细节,比如为什么这个环节一定要这个领导签,他真的会看吗,对方就变得支支吾吾,或者用一直就是这样规定的来搪塞。
碰了几次软钉子后,我学聪明了。我不再直接问你们怎么做的,而是说陈总对这个问题很关注,我们来看看怎么优化更好,或者系统显示这里有点卡顿,你们平时操作有什么困难吗。把自己放在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的立场上,而不是来找茬的。
慢慢地,居然真让我挖到了一些东西。
一个财务的老员工,大概是对公司还有些感情,看我天天跑来跑去,像个没头苍蝇,趁没人时悄悄跟我说:小伙子,你真想查,别光看系统,去看看行政部那边每年的办公用品采购和礼品采购,还有市场部那几个大型活动的落地服务商招标过程,水深着呢。
我心里一动,连忙道谢。
顺着这条线,我重点排查了行政部和市场部的流程。
结果触目惊心。
行政部每年向几家特定的文具公司采购大量高档办公用品,价格远超市面上同类产品,但采购申请上总是写着急需、指定品牌、其他品牌无法满足需求。审批流程快得惊人。而接收单上的签名,常常是同一个人的笔迹。
市场部那边更夸张。一个年度答谢晚会的场地布置和物料制作,预算高达百万,竟然没有经过公开招标,直接指定了一家新成立不久的文化公司。而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经过我偷偷查证,竟然是市场部总监的表弟。
我的血有点凉。这已经不是流程漏洞了,这简直是蛀虫狂欢。
我把这些情况详细整理,附上证据截图,写进了我的第一份报告里。我没有直接指控任何人,只是客观罗列数据异常和流程不合规之处,然后提出优化建议:关键采购引入三方比价机制、强制招标流程、审批节点增加实质性审核要求、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代批行为等等。
写完报告那天,已经是深夜。办公室里只有我一个人,和嗡嗡作响的旧空调。我把报告发到陈总的邮箱,心里七上八下。我不知道他会不会看,看了又会怎么想。我会不会又捅了马蜂窝,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第二天,风平浪静。
第三天,依旧平静。我甚至有点怀疑陈总是不是根本没收到邮件。
第四天下午,林秘书突然出现在我的杂物间门口。她依旧妆容精致,但看我的眼神复杂了许多。
张组长,陈总请你过去一趟。
又去总裁办公室。这次的心情,比上次数八十万债时还要忐忑。
陈总还是坐在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脸色看不出喜怒。他示意我坐下,然后开门见山:你的报告,我看了。
我屏住呼吸。
写得…很详细。他顿了顿,手指敲着桌面,问题很多,比我想象的还要多。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你的建议,有些太理想化,推行下去阻力会很大。他看着我,比如全面强制招标,有些紧急突发项目会来不及。比如禁止一切代批,在某些情况下不现实。
我有点失望,果然还是不行吗
但是,他话锋一转,和上次一样,你指出来的这些漏洞和风险,是实实在在的。集团不能再这样下去。
他按下内部电话:林秘书,通知审计监察部刘部长,人力资源总监,还有财务总监,半小时后到我办公室开会。
他放下电话,对我说:你也参加。
我懵了。我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
半小时后,我坐在总裁办公室的沙发上,旁边是几位集团大佬。刘部长看我的眼神像看一个怪物。财务总监面色凝重。人力资源总监则若有所思。
陈总言简意赅:优化小组的第一份报告,你们都看看。问题很严重。刘部长,你牵头,根据报告里提供的线索,成立专项审计组,对行政、市场等关键部门进行深度审计,尤其是报告中提到的几个供应商和项目,一查到底。人力资源部配合,涉及违规违纪的员工,无论级别,按制度严肃处理。财务部立刻梳理供应商准入和付款流程,一周内拿出强化管控的方案给我。
大佬们纷纷点头,脸色都不太好看。他们传阅着那份出自我的手、打印自那台破旧打印机的报告,会议室里只剩下纸张翻页的声音。
小张,陈总突然点名我,审计过程中,你全程参与,提供技术支持。优化小组的工作继续,下一步重点调研销售和研发体系的流程。
我几乎是机械地点头:好的,陈总。
会议结束后,我飘一样回到我的杂物间。感觉像做梦。
接下来的几天,集团内部风声鹤唳。审计部的人频繁出入各个部门,带走资料,约谈员工。气氛空前紧张。
时不时有各种消息传来:
行政部经理被停职了。
市场部总监主动辞职了。
好几个供应商被拉入了黑名单。
IT部门出台新规,严格管控账号权限,代批行为一旦发现立即开除。
曾经嘲笑过我的人,现在看我的眼神变成了恐惧和忌惮。没人再叫我八十万总裁,取而代之的是私下流传的锦衣卫、陈总的刀。
我无心顾及这些。我忙着配合审计,同时还要继续啃销售和研发那块更难啃的骨头。我发现,研发项目的经费申请和使用更是重灾区,虚报、挪用、关联交易,花样百出。
忙得脚不沾地,但我却感觉前所未有的充实。我知道我在做正确的事,而且,我真的能改变一些东西。
一个月后,集团召开了全员大会。陈总亲自主持,脸色严肃地通报了近期内部审计和整顿的情况,宣布开除了十几名中层管理人员,处罚了更多人,并宣布即将推行新的、更加严格规范的流程管理体系。
他没有提我的名字,也没有提那个优化小组。但我坐在台下角落里,心里却有一种平静的满足感。
散会后,我收到一条来自人力资源总监的短信:张组长,请来我办公室一趟。
又怎么了我心里嘀咕。
人力资源总监办公室。她给我泡了杯茶,态度和之前几次截然不同。
小张,这段时间辛苦了。她笑容亲切,陈总和我都看到了你的能力和付出。集团决定,正式成立‘流程与风险控制部’,由你担任部门经理,直接向陈总汇报。团队编制五人,由你自行招募组建。这是任命书。
她把一份红头文件推到我面前。
我看着那份文件,上面清晰地印着我的名字和经理的头衔。不是小组长,不是代职,是正式的部门经理。
这一次,没有馅饼砸下来的眩晕感,也没有惶恐不安。我心里涌起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
这是我用差点压垮我的八十万教训,用没日没夜啃数据查流程的拼命,用得罪一大票人的风险,换来的。它或许来得意外,但并非毫无道理。
谢谢公司信任。我接过任命书,语气平静。
走出人力资源部,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进来。我拿出手机,想了想,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妈,嗯,我挺好的。最近工作挺顺的…嗯,升职了,是个小经理…管点流程上的事。对了,下个月开始,我工资能涨不少,以后我多往家里寄点…
挂了电话,我看着窗外车水马龙。这座城市依然喧嚣,但我似乎终于在里面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坚实的位置。
我回到我的杂物间,开始收拾东西。新的部门有新的办公室,虽然不大,但起码朝南。
我把那支三块钱的签字笔,和那本写满了笔记的旧笔记本,郑重地放进纸箱里。
总裁体验套餐早就到期了。但那段光怪陆离、大起大落的经历,像一次高强度的强制培训,虽然方式残酷,却让我被迫快速看清了很多东西,关于规则,关于责任,关于人性。
它没有让我成为总裁,但它让我成为了一个更清醒、更谨慎、也更敢于较真的自己。
新的办公室,新的挑战还在后面。我知道,流程和规则的斗争永无止境,旧的漏洞堵上,新的花样又会产生。优化和风险控制,注定是个得罪人的活儿。
但我不怕了。
我抱起纸箱,走出杂物间,轻轻带上了门。
这一次,我走向的,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