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又要卖?”
胖子一脸不舍,“不是说周期股要拿久一点吗?”
“是拿久一点,但不是一口气拿到顶。”
“过程中要做波段,锁定的利润才是自己的利润。”
林夜开始挂卖单,“卖出一半,收回本金和部分利润,让剩下的筹码继续飞。”
两人操作完毕,套现了一部分资金,剩余的持仓成本则变得极低,几乎可以无视波动。
这种“滚雪球”式的操作,让账户资金稳步增长,很快再次突破了14000元。
盈利固然可喜,但林夜想得更远。
他决定利用这次“猪周期”的机会,再次提升“夜鸠”这个id的影响力。
林夜没有选择直接推荐股票,那样太low且风险高。
而是花费了大量时间,整理资料,撰写了一篇深度分析长文:
《“猪”周期再起?——深度梳理生猪产业链布局与投资逻辑》
这篇长文从能繁母猪存栏数据、饲料成本变化、行业集中度提升、历史周期复盘等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生猪产业所处的阶段和未来可能的走向。
文中并未提及任何具体股票代码,而是重点分析了产业链上中下游,包含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的不同投资逻辑和风险收益特征。
文章最后总结道:“周期之道,在于逆人性。”
“于绝望中播种,于质疑中持有,于狂热中收获。”
“当前时点,是播种末期,还是持有初期?”
“诸君自行判断。”
这篇专业、客观、逻辑清晰的长文一经发出,立刻在论坛里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卧槽!夜鸠大佬发干货了!”
“这分析深度,吊打很多券商研报啊!”
“学习了!原来猪周期这么复杂!”
“大佬,虽然你没说代码,但我好像知道该买啥了”
“夜鸠出品,必属精品!关注了!”
这篇帖子被大量转发、评论、收藏。
“夜鸠”的粉丝数也迎来了一波快速增长。
很多人开始真正将这个id视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分析者。
林夜看着不断攀升的阅读量和粉丝数,以及模拟器里因为“影响力”提升而不停跳动的经验值,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不直接荐股,只提供逻辑和思路,吸引真正有水平的投资者关注。
而林夜不知道的是,这篇帖子,也成功地吸引了一位特殊读者的注意。
在城市的另一端,一家科技园区内。
某上市科技集团旗下的子公司里,一位穿着简洁但难掩出众气质的年轻女孩,正利用午休时间刷着手机。
她叫苏筱,网名“小鱼干”,是这家子公司研发部的项目经理,理工科背景,并非金融科班出身。
她平时对炒股只是业余爱好,偶尔跟着朋友买点基金。
一次偶然机会,她看到了“夜鸠”关于异阳财富风险的零星评论,觉得很有意思,便关注了。
后来“夜鸠”的几次点评都莫名精准,她试着小金额跟了一点,居然小有收获。
这次看到这篇关于猪周期的深度文章,更是让她惊为天人。
“这分析好厉害!”
苏筱看着文章中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链条,忍不住赞叹。
虽然有些专业术语她不太懂,但整体思路她能跟上,并且觉得非常有道理。
她想起自己之前瞎买的一些消费股被套牢,再看看人家这研究深度,简直是降维打击。
“也许跟着这个‘夜鸠’的思路走,真的能赚钱?”
一个念头在她心里萌生。
她决定不再自己胡乱操作,而是认真跟着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