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解析孔子对‘众好’和‘众恶’的全盘否定。
再结合‘君子和而不同’主题思想。
最终辩证真伪善恶的直接联系。
在文章中,方子期不但引入了《中庸》中“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作为佐证。
又从侧面探讨了世人对独立人格的探讨。
从而展现出敏锐的思辨锋芒。
如此。
一篇八股文就算是作完了。
此刻。
方子期倒是没急着誊写在纸上。
因为这个时候衙役已经将今天的,所以此刻破题起来倒是显得行云流水。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
这句话出自于《尚书秦誓》。
字面意思就是:别人有才能有才艺,就像自己也拥有这些一样。别人是品德高尚、贤明豁达的人,自己内心也会去由衷地喜爱,当然这种喜爱不能仅存在于口头上的赞美,更要用心去包容,去接纳对方。
破题的关键就是阐述“容人之贤”
的君子品德。
综合联系儒家‘礼’与‘仁’进行剖析内涵。
具体分析“见贤思齐”
与
“妒贤嫉能”
所造成的人性对立。
在这个基础上,延伸到治国者也需要拥有‘容才’之政治智慧!
在文章的后半段。
方子期特地引用了《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进行相互论证。
使文章言之有物!
如此。
不到一个时辰。
第二道四书文题也搞定。
只剩下誊写。
在这个过程中。
考场的办事人员将最后一道五言六韵诗题也放了出来。
诗题其实就是:“秋夜读书有感”。
写诗其实并非方子期的拿手好戏。
毕竟除非真的去做文抄公,否则写诗是要有真正的才情和灵感的,可并非记忆力好就能做出好诗来。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诗读得多了。
哪怕方子期再不精通,只要掌握好其中的规律技巧,然后在作诗的时候尽可能地做到言之有物就好。
可千万别想着借诗去讥嘲朝政之类的,那纯粹就是在作死了。
当然了。
要是能够在诗句中暗含对当今陛下千秋功绩的赞美,那就直接原地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