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期感激涕零道。
这话半真半假。
这《心道录》和《行者录》包括那本《天行录》确实都是好书,算得上是心学著作。
刘青芝荐书,他确实感激。
不过这几本书方子期也就读了两三遍就记住了。
刘青芝此刻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十分宽慰。
此子!
倒是颇有识书之能!
这三本书可都是他呕心沥血之作!
想当初,这几本书也算是名动一方。
只可惜
随着功名利禄的离去,倒是成了一地鸡毛,无人问津了。
现如今眼见方子期将这三本书视若珍宝,刘青芝心中十分快意。
颇有一种知己懂我之感。
“你既已熟读了这几本书,可知‘知行合一’之真正含义?”
“‘知行合一’之学说提出之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刘青芝此刻忍不住生出了考教之心。
方子期略一思忖,随即道:
“禀告教授,所谓的‘知行合一’其实就是‘知’和‘行’并非是相互分离的两个阶段!而是在同一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两个方面!”
“‘知’乃‘行’之始,‘行’乃‘知’的完成!”
“真正意义上的‘知’势必会引发接下来的行动!”
“而在行动中,也必然饱含着‘知’!”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没有行动,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
“至于‘知行合一’的学说之所以被提出,依学生浅见,主要是为了控诉当下‘士’之阶级普遍存在的‘知而不行、言行不一’的主流现象!”
“提出‘知心合一’之学说,也是为了纠正此等不正之风!让世人明白所学的理论道德知识亦要切实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而实现道德和人格的完善和实践!”
“教授。”
“学生亦不知道此番见解是否正确。”
“还请教授斧正。”
方子期恭敬道。
而此刻的刘青芝已经怔在那了。
此等学说
不就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吗?
当初多少清流高管、多少大儒雅士尚且一知半解!
没想到竟被一个孩子如此精准地道了出来。
刘青芝看向方子期的目光逐渐变得热络。
知己!
人生能得一知己,死而无憾矣!
学问不在年高!
知己亦然!
“那你可知‘心即学’的学说对个人道德修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还有‘知行合一’”
刘青芝的考教之心愈甚!
甚至到了后面,已经不单单是考教了。
而是他同方子期开始辩论起了对心学的各自观点。
两人时而意见相左,时而意见统一。
但是辩到最后,都能达成共识。
这一辩论,悄无声息间,两个时辰就过去了。
“子期!”
“好!”
“极好!”
“你在心学上的研究,已非常人所能及!”
“不愧是八岁就能夺得院试案首的神童!”
“果真不凡!”
“子期!”
“今日能同你辨经,吾实在畅快!”
“你若有闲暇,就来这小院寻我!”
“若对学问有什么不解之处,尽可来问我!”
“老夫虽不才,然…指点一二还是可以的。”
刘青芝忍不住发出爽朗之音,周身上下,一片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