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期吾徒”
“朝堂诸公中,已有人劝说陛下迁都”
“陛下虽心不愿,然…若是北方形势继续糜烂,恐也只能南下。”
“届时”
“应当会迁都于应天城”
“昔日旧都…皇皇如也!”
“昔年大梁太祖皇帝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为信念,从应天迁都当下之京城”
“现如今又要迁回应天”
“世道轮回”
“我大梁当真要走向末路了吗?”
“子期吾徒!”
“如若一切真会如此发展迁都应天后,为师希望你亦能来应天同为师汇合。”
“迁都应天后,有长江天险在,安全无虞也!”
“通衢府非久留之地!”
“就算无晋王之流,一旦北方鞑子南下,亦首当其冲也!”
“子期吾徒!切记!”
信很长。
方子期看了许久,也想了许久。
此刻甚至惊出了一身冷汗。
读书这几个月,没想到外面已经天翻地覆了。
按照他老师所说的。
现在那位新帝在北方能够掌控的地盘也就只剩下一个京畿省了。
山岱已废,北原已乱,其余诸省皆有藩王坐镇,其中势力最大者,自然就是晋王了。
毕竟晋王的左骑军拥兵二十万,实力强劲。
但是那些藩王现在只想着自保,根本不愿意带兵勤王。
至于各地的府兵,能征调的也基本都征调到讨逆军中去的,但是经过之前的诸多战役,也消耗地差不多了。
所以
现在光靠着一个京畿省,新帝是翻不了身的。
现在就差一个导火索
这个导火索就是边军
一旦边军因粮饷之事乱了,北境就彻底不安全了。
所以朝廷的那些大臣才想着要迁都。
那位新帝虽然不乐意迁都,但是形势所迫之下,他也只能低头了。
现在就看边军乱不乱了
“照着这个局势来看”
“迁都恐怕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边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但是现在国库没钱,户部掏不出来钱,皇帝的内库也没钱,让文武百官捐钱,一个个的也都在装死。”
“我老师想拿几个大奸商开刀,新帝又犹犹豫豫的。”
“就这德行也能当皇帝?”
“我上我也行啊!”
方子期忍不住轻声叹息道。
其实在去年方子期写给柳承嗣的信中就写了,如若形势不对,可能会迁都。
但是当时方子期也只是假设了一下万一的情况。
谁知道现在这万一变成了二分之一。
也就是说,随时都有可能迁都。
“没有军粮和军饷的边军就是最大的雷点。”
“随时都有可能炸营。”
“到时候但凡来个军官振臂一呼,可能就要来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边军一旦反叛鞑子必定会趁机大举入侵”
“到时候整个北境”
“就彻底成了人间地狱。”
“都说去年的年成差”
“有可能去年是接下来这几年中年成最好的了”
方子期心中微微一叹,目光继续朝着信笺底部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