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权力,可真是个好东西啊!
从科举入仕!
他要一步、一步、一步一步走向最高处!
从青年胥吏李谨家归来后,方子期就一直在思索仇人是谁。

仍旧没个头绪。
“既然找不到幕后黑手”
“那就将账算在江家头上吧”
“同江家的仇…又多了一笔。”
“这江家的蚯蚓…都该五马分尸了。”
方子期眸子一冷。
还有那王府管家韩致和
今后慢慢清算吧。
一笔一笔地算清楚。
次日。
省学。
小院。
闲来无事。
只能来省学上课了。
这乡试放榜至少也要等到半个多月之后了。
毕竟这乡试要考三场,每场三天,基本每天都有几篇文章。
如此算起来,每个考生这九天时间都写了差不多三十篇文章。
汉江省的乡试总参考人数差不多在三千人左右。
也就是说
总共有十万篇文章
这个数字
太癫了。
“子期。”
“考得如何?”
“将默写下来。”
“为师帮你看看。”
刘青芝笑着道。
方子期点点头,凭借他的记忆力,虽然不能将文章完全复原,但是倒也差不太多。
刘青芝看完之后,连连点头。
“不错。”
“破题都很好。”
“非常精准。”
“意境也不差”
“嗯!”
“就是这文字…略显得谄媚了些。”
“不过…倒也颇为契合你那位柳师的文风。”
“子期。”
“回头会试的时候,除非你那柳师仍旧给你当主考官,否则这文章尽量写得收敛一些。”
“若是真碰到那种顽固的老学究,子期你这文章是要吃大亏的。”
“毕竟”
“现在大梁早就乱成一锅粥了,你文章中所言的陛下圣明和天下河清海晏实在是有些…牵强附会了。”
“哎!”
“不过你若真将大梁的现状如实地写出来,那些阅卷官怕是又要觉得你是在诋毁大梁,说不定还要扣你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
“所以说…这学子很多时候也是真不容易。”
“那些阅卷的大人们,皆是从学子一步步走上去的。”
“他们亦知此中艰辛。”
“可在阅卷时,仍旧要刻意刁难。”
“甚至于有可能因你文中多写了几句大实话,就要直接黜落你。”
“这大梁的文坛…现如今亦不复往昔之清明也!”
“朝堂之上的那些所谓清流,亦多道貌岸然之辈。”
“反倒是你那柳师,虽顶着‘舔靴公’之头衔,然我观他倒是还有几根铮铮铁骨!”
刘青芝忍不住点评道。
说起这个,方子期也非常赞叹。
他那位柳师,为了践行忠君之道,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就凭他一个文臣,敢于去讨逆军担任副帅,就可见一斑。
这讨逆军是真要同黄角叛军真刀真枪拼杀的。
“老师。”
“你都说子期的文章好,那就是真的好。”
“看来这一次的解元,非子期莫属了。”
宋观澜在一旁鼓吹道。
方子期嘴角一抽
我的好师兄,莫要毒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