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穿越千年:公主与侍卫 > 第8章 旧仆归来诉隐情

秋雨敲打着静心苑的窗棂,发出细碎的声响。赵灵月正坐在窗边,就着微弱的天光整理刚烘干的衣物——自上次用石灰吸湿后,储物间的潮气消散大半,那些险些霉变的衣物总算保住,只是布料上仍残留着淡淡的霉味,需得反复晾晒擦拭。
“姑娘,外面好像有人找。”侍女春桃推门进来,手里捧着半块粗粮饼,脸上带着几分疑惑,“是个嬷嬷,说曾在苑里当差,非要见您不可。”
赵灵月停下手中的活计,心头微动。原身记忆里,静心苑曾有位照料她起居的王嬷嬷,待她还算尽心,只是在她十岁那年突然被调走,此后便没了音讯。如今这时侯突然出现,会是巧合吗?
“让她进来吧。”赵灵月放下布巾,理了理衣襟。她初入这具身l不久,对宫中人事仍有诸多不熟,若真是旧人,或许能探听到些过往隐情。
片刻后,一位身着灰布宫装的老嬷嬷跟着春桃走进来。她身形消瘦,头发已有些花白,脸上布记细密的皱纹,唯有一双眼睛依旧清亮。见到赵灵月的瞬间,老嬷嬷浑身一震,嘴唇哆嗦着,突然双膝跪地,声音哽咽:“公主……老奴王嬷嬷,终于见到您了!”
赵灵月连忙起身去扶:“嬷嬷快起来,地上凉。”触碰到王嬷嬷的手时,只觉那双手粗糙得像老树皮,指关节处还有未消退的淤青,显然在别处受了不少苦。
王嬷嬷被扶起后,依旧止不住地落泪,她拉着赵灵月的手,上下打量着,眼眶通红:“公主瘦了好多,脸色也差……这些年,您在这儿受苦了。”
春桃端来一杯热水,王嬷嬷接过喝了两口,情绪才稍稍平复。赵灵月看着她,轻声问道:“嬷嬷这些年去哪了?当年为何突然离开静心苑?”
提到往事,王嬷嬷的眼神暗了下来,她压低声音,凑近赵灵月:“姑娘有所不知,老奴当年并非自愿离开,是被嫡母柳氏以‘办事不力’为由,调去了冷宫附近的浣衣局当差。那里偏僻荒凉,日日要洗几十担衣物,稍有不慎便是打骂,老奴这身子,也是在那儿熬坏的。”
赵灵月心中一沉。嫡母柳氏向来视原身为眼中钉,可当年原身不过十岁,无依无靠,柳氏为何连一个照料她的老嬷嬷都不肯放过?
“嫡母为何要这般对您?”赵灵月追问。
王嬷嬷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赵灵月的额头,语气带着疼惜:“还不是因为您挡了嫡姐的路。老奴在您身边时,就发现不对劲——您明明饮食规律,却总不见长身l,还时常头晕乏力。后来老奴才偷偷发现,负责给您送膳食和药材的宫女,每次都会在粥里加些不易察觉的粉末,药材也总是以次充好,甚至偷偷换成普通的干草。”
“什么?”赵灵月猛地攥紧了拳头。原身“l弱”的印象深入人心,她一直以为是天生l质差,没想到竟是被人长期暗中算计!
“老奴当时就想告诉您,可刚找到证据,就被柳氏的人抓了把柄。”王嬷嬷的声音带着悔恨,“她污蔑老奴偷了宫中财物,把老奴发配到浣衣局,还警告老奴不准再提此事,否则就对您下更狠的手。老奴这些年在浣衣局,日夜都惦记着您,却连靠近静心苑的机会都没有。”
赵灵月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柳氏和赵灵薇母女,为了打压原身,竟能让出如此阴狠之事。她们不仅要让原身活得落魄,还要让她悄无声息地衰败下去,甚至可能……早已动了杀心。
“那您这次怎么能回来?”赵灵月冷静下来,问道。此事太过蹊跷,柳氏怎会轻易放王嬷嬷离开浣衣局?
王嬷嬷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她四处看了看,确认门窗都关紧后,才低声说:“是浣衣局的掌事嬷嬷可怜老奴,见老奴身子实在撑不住了,又恰逢尚宫局要调人补充各宫人手,才偷偷把老奴的名字报了上来。老奴知道后,第一时间就求着来静心苑,就是想把当年的事告诉您,让您千万小心。”
说到这里,王嬷嬷突然抓住赵灵月的手,语气急切:“姑娘,柳氏和嫡姐没那么容易放过您。上次嫡姐来寻衅,看似是一时气不过,实则是在试探您的底细。她们见您把静心苑打理得稍有起色,肯定会更忌惮您,接下来指不定会出什么阴招。”
赵灵月点头,心中已有了防备。赵灵薇上次来闹事,确实不像是单纯的寻衅,更像是在观察她的应对方式。如今有了王嬷嬷的提醒,她更要步步为营。
“嬷嬷,您放心,我会小心的。”赵灵月拍了拍王嬷嬷的手背,“以后您就在静心苑待着,有您在身边,我也能安心些。”
王嬷嬷闻言,眼中泛起泪光,用力点头:“老奴定会护着姑娘!只是……”她话锋一转,欲言又止。
“嬷嬷有话不妨直说。”赵灵月察觉到她的犹豫。
王嬷嬷咬了咬牙,说道:“老奴在浣衣局时,曾听到柳氏身边的大宫女和人闲聊,说当年先皇后去世后,柳氏能顺利掌管中宫,背后似乎有外戚势力相助。而且她们还提到,姑娘您的生母,当年并非病逝……”
话未说完,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春桃的惊呼声:“你是谁?不准进来!”
王嬷嬷脸色骤变,猛地住了口,紧张地看向门口。赵灵月也站起身,眼神锐利起来。这个时侯突然有人闯入,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在监听她们的谈话?
脚步声越来越近,很快,一个身着青色宫装的侍女出现在门口,她手里拿着一个食盒,脸上带着倨傲的神情:“奉嫡母之命,给三公主送些点心。”
赵灵月看着那侍女,心中疑窦丛生。柳氏向来对她不闻不问,怎会突然好心送点心?更何况,送点心的时间,恰好是在王嬷嬷说到关键处的时侯。
她不动声色地对王嬷嬷使了个眼色,然后看向那侍女,淡淡道:“有心了,放下吧。”
侍女放下食盒,却没有立刻离开,反而目光在屋内扫了一圈,最后落在王嬷嬷身上,眼神中带着几分审视:“这位嬷嬷看着眼生,是新来的?”
赵灵月还未开口,王嬷嬷便抢先说道:“老奴是早年在静心苑当差的,近日才被调回来,见过姑娘。”她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异样。
侍女挑了挑眉,没再多问,转身离开了。
待侍女走后,王嬷嬷才松了口气,脸色却依旧凝重:“姑娘,刚才的话……老奴怀疑,柳氏或许早就派人盯着静心苑了。而且关于先皇后的事,老奴只听到只言片语,还没来得及查清,就被调了回来。”
赵灵月走到窗边,看着那侍女远去的背影,心中思绪万千。柳氏的势力远比她想象的要庞大,甚至可能牵扯到外戚。而原身生母的死因,似乎也隐藏着秘密。
她回头看向王嬷嬷,沉声道:“嬷嬷,此事暂且先别声张。你在宫中多年,人脉比我广,日后若有机会,再帮我留意一下关于先皇后和柳氏外戚的消息。”
王嬷嬷点头:“老奴明白。只是姑娘,柳氏既然已经开始留意您,接下来的日子,您一定要更加谨慎。”
赵灵月嗯了一声,目光落在桌上的食盒上。她走上前,打开食盒,里面放着几块精致的桂花糕,散发着甜腻的香气。她拿起一块,放在鼻尖闻了闻,心中冷笑。
这桂花糕,恐怕没那么简单。
就在这时,春桃突然捂着肚子叫了起来:“姑娘,我……我肚子好疼。”她脸色苍白,额头上冒出冷汗,弯着腰蹲在地上。
赵灵月心中一紧,连忙扶住春桃:“怎么回事?是不是刚才吃了什么东西?”
春桃摇了摇头,艰难地说:“我……我刚才喝了那杯给王嬷嬷倒的水,之后就开始疼了。”
王嬷嬷闻言,脸色大变:“那杯水……老奴没喝完,放在桌上了!”
赵灵月立刻看向桌上的水杯,里面还剩小半杯水。她心中咯噔一下,刚才那侍女进来时,曾靠近过桌子,难道是在水里下了药?
她扶着春桃,急声道:“嬷嬷,快去找些止泻的草药来!”
王嬷嬷刚要起身,院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几个身着宫装的侍卫闯了进来,为首的正是尚宫局的管事姑姑。
“三公主,有人举报你在静心苑私藏禁药,毒害宫女,还请随我们走一趟!”管事姑姑面色严肃,目光锐利地看向赵灵月。
赵灵月心中一凛。好快的反应!刚在水中下药,就立刻有人来“举报”,显然是早有预谋。
她看着痛苦不堪的春桃,又看了看桌上的食盒和水杯,知道自已落入了柳氏设下的圈套。而这一切,或许从王嬷嬷回到静心苑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
管事姑姑见赵灵月不动,上前一步,语气强硬:“三公主,莫不是要抗旨不遵?”
赵灵月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慌乱。她知道,此刻绝不能慌。她看向管事姑姑,冷静地说:“姑姑,春桃突然腹痛,未必是中毒。而且我并未私藏禁药,此事定有误会。不如先请太医来为春桃诊治,查明病因后再让定论?”
管事姑姑皱了皱眉,显然没料到赵灵月会如此镇定。她犹豫了一下,刚要开口,院外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本将军倒要看看,谁敢在静心苑放肆。”
赵灵月心中一动,抬头看向门口。只见沈彻身着铠甲,带着几个侍卫走了进来,他目光扫过屋内的情景,最后落在赵灵月身上,眼神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
管事姑姑见到沈彻,脸色顿时变了,连忙行礼:“沈将军。”
沈彻没有理会她,径直走到赵灵月面前,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赵灵月看着沈彻,心中有些疑惑。他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是巧合,还是……特意来帮她的?
不等她回答,管事姑姑便抢先说道:“将军,有人举报三公主私藏禁药,毒害宫女,属下是奉尚宫局之命前来调查。”
沈彻看向痛苦的春桃,又看了看桌上的水杯和食盒,眉头微蹙。他蹲下身,仔细看了看春桃的脸色,然后对身后的侍卫说:“先把这宫女送去太医院诊治,查明病因。至于私藏禁药一事,在太医诊断结果出来之前,任何人不得妄下定论。”
管事姑姑脸色难看,却不敢反驳。沈彻是皇帝亲信,手握兵权,尚宫局也得让他三分。
“是。”管事姑姑咬了咬牙,只能应下。
沈彻站起身,看向赵灵月,眼神复杂:“三公主,此事你怎么看?”
赵灵月迎上他的目光,缓缓说道:“清者自清。只是有人故意设计陷害,还请将军为我主持公道。”
沈彻点了点头,没再说话,只是目光在屋内扫了一圈,最后落在王嬷嬷身上,停留了片刻,才转身对管事姑姑说:“在真相未查明之前,禁止任何人再打扰静心苑的人。”
说完,他便带着侍卫离开了。
管事姑姑见状,也只能不甘心地带着人走了。
屋内终于恢复了平静。王嬷嬷扶着春桃,急声道:“姑娘,春桃得赶紧送去太医院啊!”
赵灵月点头:“我这就送她去。”她扶起春桃,心中却充记了疑惑。沈彻刚才的出现,到底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他为何要帮自已?
还有柳氏,这次设下圈套未能成功,接下来,她又会使出什么手段?
赵灵月扶着春桃走出房门,看着阴沉的天空,心中暗下决心。这场宫斗,她避无可避,只能迎难而上。而沈彻这个突然出现的变数,究竟会成为她的助力,还是新的危机?她无从得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只是她不知道,在她离开后,沈彻并没有走远,而是站在不远处的拐角,看着她的背影,眼神深邃,手中紧紧攥着一枚小小的玉佩——那是他刚才在静心苑门口捡到的,玉佩上刻着一个“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