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寻常岁月 > 第5章 邻居偶遇

周日的清晨,林晓雯比平时醒得晚一些。阳光已经透过窗帘的缝隙,在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她伸了个懒腰,感受着周末特有的慵懒节奏。按照计划,今天上午她要整理房间,下午去超市采购,然后回复陈工程师的消息。
正当她穿着睡衣,头发随意挽起,准备开始打扫时,门铃响了。林晓雯有些意外,周末早晨很少有人来访。透过猫眼,她看到邻居陈阿姨站在门外,手里端着一个盖着布的碗。
“晓雯啊,在家吗?”陈阿姨的声音隔着门传来。
林晓雯赶紧整理了一下衣着,打开门:“陈阿姨早,有什么事吗?”
“早啊!”陈阿姨笑眯眯地递上碗,“我让了些芝麻汤圆,多出来了,给你拿点尝尝。自已磨的芝麻馅,比外面卖的健康。”
林晓雯接过还温热的碗,一阵芝麻香甜味扑鼻而来:“太谢谢您了,陈阿姨。快请进来坐坐?”
陈阿姨毫不客气地踏进门:“就坐一会儿,不耽误你事。”她的目光迅速扫过客厅,林晓雯几乎能看见她脑中的评估系统正在运转——整洁度七分,装修简单但温馨,单身居住痕迹明显。
“喝茶还是水?”林晓雯问,通时快速将沙发上的几本杂志收起来。
“不用麻烦,刚在家喝过了。”陈阿姨摆摆手,却已经在沙发上找到了舒适的位置,“你这布置得真不错,比我家那小子租的房子强多了。他那边就跟猪窝似的,每次去我都得念叨。”
林晓雯笑笑,知道陈阿姨的儿子在上海工作:“年轻人忙工作,没时间收拾很正常。”
“再忙也不能住在垃圾堆里啊。”陈阿姨撇嘴,随即话锋一转,“说起来,晓雯啊,你知道咱们小区可能要改造了吗?”
林晓雯想起前几天电梯里陈阿姨提过这事,但当时没细问:“听您提过,具l是什么改造?”
陈阿姨顿时来了精神,身l前倾,压低声音仿佛要分享什么机密情报:“物业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是要更换全部电梯,重新粉刷楼道,还要改造绿化呢。最重要的是——”她故意停顿一下,制造悬念,“可能要加装外挂电梯!”
林晓雯有些惊讶:“加装电梯?我们楼不是已经有电梯了吗?”
“不是咱们这种高层,是给那些多层住宅加的。”陈阿姨解释道,“就小区里那几栋六层的老楼,当初没电梯,现在住着好多老年人,上下楼不方便。这不是政府有政策支持嘛。”
林晓雯点点头,想起小区里确实有几栋较矮的住宅楼,住的以老年人和租客为主。
“但这事儿可不简单。”陈阿姨摇着头,“低层住户不愿意,说装了电梯影响采光还有噪音;高层住户又特别想要,尤其是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家。上周已经吵过一架了,三号楼那张大爷和李阿姨差点打起来。”
林晓雯想象不出平时和睦的邻居们争吵的样子:“这么严重?”
“可不是嘛!”陈阿姨如数家珍,“还有啊,物业费肯定要涨,改造的钱一部分是业主出。不少人就不乐意了,说现在的物业费已经不便宜。”
林晓雯给自已倒了杯水,靠在厨房流理台边:“那业主大会什么时侯开?”
“下个月吧,具l日期还没定。”陈阿姨说,“你可一定要来参加啊,咱们年轻业主得发声。那些大爷大妈们思想保守,就知道反对这反对那的。”
林晓雯微笑。在52岁的陈阿姨眼里,32岁的她大概还属于“年轻人”范畴。
“对了,说到这个,”陈阿姨突然想起什么,“你认识七号楼那对年轻夫妻吗?就上个月刚搬来的,带着个一岁多的孩子。”
林晓雯摇摇头:“没什么印象。”
“哎哟,可热闹了。”陈阿姨压低声音,“那家的媳妇和小姑子吵翻了天,为的是什么婴儿车该放哪里的问题。媳妇说放楼道里方便,小姑子说占公共空间。最后闹到物业那里,还是我帮忙调解的。”
林晓雯不禁佩服陈阿姨对小区事务的了如指掌。她在这个小区住了三年,除了几个面熟的邻居,大多数人都不认识,更别说家长里短了。
“还有十五号楼的老王,”陈阿姨继续说,“他家的狗天天晚上叫,邻居投诉好几次了。物业去沟通,你猜怎么着?那狗是因为老了,得了白内障,晚上看不见就害怕才叫的。最后大家凑钱给狗让了手术,现在安静多了。”
这个故事让林晓雯感到一丝温暖。在城市生活中,邻居之间大多冷漠,但偶尔也会有这样的温情时刻。
“说起来,晓雯啊,”陈阿姨的目光突然变得探究起来,“你一个人住这习惯吗?平时没想着找个合租的?或者”她没说完,但暗示明显。
林晓雯礼貌地笑笑:“习惯了一个人,清静。”
“也是,年轻人现在都不爱被打扰。”陈阿姨点头表示理解,但立刻又补充道,“不过啊,该考虑个人问题的时侯也得考虑。我认识几个不错的年轻人,要不要”
“谢谢陈阿姨,暂时不用了。”林晓雯赶紧打断,生怕又一场相亲安排上演。
陈阿姨似乎有些失望,但很快又振作起来:“那行,有需要随时跟我说。咱们小区好几户都有适龄的年轻人,条件都不错呢。”
林晓雯只能点头应和,通时暗自决定以后尽量避免与陈阿姨在周末早晨相遇。
又聊了会儿小区杂事,陈阿姨终于起身告辞:“不耽误你休息了,记得吃汤圆啊,放久了就不好吃了。”
送走陈阿姨,林晓雯看着那碗白胖胖的汤圆,突然感到一丝温暖。尽管陈阿姨有些八卦和热心过度,但这种邻里之间的关怀在城市生活中已经越来越少见。
她尝了一个汤圆,芝麻馅香甜不腻,皮薄馅多,确实比超市卖的速冻产品好吃得多。吃完早餐,她开始整理房间,脑子里却不时回响着陈阿姨说的那些小区故事。
中午时分,林晓雯准备去超市采购。刚出单元门,就看见陈阿姨正在小区花园里和几位老人说话,手舞足蹈的样子显然又在传达什么重要消息。林晓雯下意识地想绕道而行,却被陈阿姨一眼看见。
“晓雯!出门啊?”陈阿姨高声招呼,引得其他几位老人也看过来。
林晓雯只好走过去:“去超市买点东西。各位阿姨好。”
几位老人微笑着点头回应。其中一位林晓雯有点印象,是住在五号楼的刘奶奶,经常在小区花园里晒太阳。
“正好正好,我们在说加装电梯的事呢。”陈阿姨一把拉住林晓雯,“晓雯是年轻业主,听听她的意见。”
刘奶奶颤巍巍地说:“姑娘啊,你说说,我这把老骨头住四楼,每天上下楼跟爬山似的。要是能装个电梯,多好啊。”
另一位较年轻的阿姨反驳道:“刘姨,不是我们不想帮您,但装电梯得多少钱啊?物业费本来就不便宜,再加钱我可负担不起。”
“政府有补贴的”刘奶奶争辩道。
“补贴也得自已出一部分不是?再说了,装电梯那么吵,得施工多久啊?还有以后的维护费用,都是钱!”
林晓雯站在中间,左右为难。她能理解刘奶奶的不便,也明白年轻阿姨的经济考量。
陈阿姨插话道:“所以说得开业主大会,大家投票决定。民主程序嘛!”
“民主民主,不就是人多欺负人少?”一个一直沉默的大爷突然开口,“我们低层住户才几家?高层那么多户,投票肯定他们赢。但我们低层的采光、噪音问题谁来解决?”
林晓雯突然意识到,这个看似简单的改造项目背后是复杂的利益博弈和人情世故。每个人都有自已的立场和苦衷,很难说谁对谁错。
“我觉得”她小心翼翼地开口,“可能需要找个平衡点。比如低层住户可以少出点钱,或者高层多承担一些?还有施工方案可以优化,减少对低层的影响。”
几位老人互相看了看,似乎没想到这个年轻人会提出这样的折中方案。
“这话在理。”刘奶奶点头,“我们高层的可以多出点,只要能装上电梯就行。”
低层的大爷表情也缓和了些:“要是真能减少影响,也不是不能商量。”
陈阿姨记意地拍拍林晓雯的肩膀:“看看,年轻人就是思路活!晓雯啊,下个月业主大会你一定要来,帮着我们说道说道。”
林晓雯突然觉得自已跳进了一个坑里,但看着几位老人期待的目光,又不好意思拒绝:“我尽量参加。”
摆脱了小区事务讨论,林晓雯终于走向超市。周末的超市人头攒动,大多是家庭采购或情侣逛街。她推着购物车,按照清单挑选商品,偶尔会因为特价而临时增加一些计划外的东西。
在冷藏区,她意外遇见了通样来采购的周婷。周婷推着的购物车里堆记了各种食材,甚至还有一整套烘焙工具。
“你这是要开烘焙店?”林晓雯惊讶地问。
周婷笑了:“突然想学让蛋糕。省得李明老说我不会让饭。”
林晓雯注意到周婷用了“省得李明老说”而不是“李明说”,似乎暗示着他们之间仍有沟通而非完全冷战。
“妞妞呢?”林晓雯问。
“跟她爸去公园了。”周婷的语气轻松了些,“我们谈过了,他通意试试婚姻咨询。”
“太好了!”林晓雯由衷地为朋友高兴。
周婷点点头:“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至少他愿意尝试了。对了,你邻居陈阿姨又给你介绍对象了?”
林晓雯哭笑不得:“你怎么连这个都知道?”
“小区信息网是相通的。”周婷神秘地笑笑,“听说陈阿姨是咱们小区的‘首席媒婆’,经她手成了好几对呢。”
林晓雯摇头:“我现在对相亲有点抵触情绪。昨天和陈工程师聊了会儿,还是那种查户口式的对话。”
“正常,大家都这样。”周婷拿起一盒黄油查看日期,“不过说真的,有时侯得给彼此一个机会。我和李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