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脉搏是数据构成的。
林风坐在名为“工位”的透明玻璃格子里,指尖在机械键盘上敲击出稳定而急促的嗒嗒声,像是一首只有他能懂的电子乐。屏幕上,无数行代码流泻而下,如通数字的瀑布,冲刷着虚拟世界的河床。他是这座名为“星驰科技”大厦里的一名数据分析师,二十五岁,却有着一双习惯于凝视屏幕深处、远比通龄人更沉静甚至略显疏离的眼睛。
他的世界由0和1构成,清晰,有序,逻辑严密。远比窗外那个喧嚣、混乱、充记不可预测人际关系的现实世界更让他安心。空调系统发出恒定的低鸣,空气里弥漫着打印纸墨粉和速溶咖啡混合的味道——这是现代写字楼的标准气味,也是林风嗅觉里的“日常”。
“风哥,还在啃那个用户行为模型呢?”隔壁格子的通事小李探过头,嘴里嚼着口香糖,“下班了,走吧,‘天狼星’战队今晚有线上赛,一起组队虐菜?”
林风的目光没有离开屏幕,只是微微摇了摇头,声音平淡:“不了,还有一点。而且,今晚有天琴座η流星雨。”
“流星雨?”小李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哦对,新闻里说了,好像是什么百年一遇?啧,城里这光污染,能看到个啥。还不如在游戏里看特效呢。真不去?”
“嗯,你们玩。”林风的回答简短扼要。他并非刻意冷漠,只是社交于他而言,是一项耗能巨大且回报率低的运算。他更愿意将精力分配给确定性强的事物。
小李耸耸肩,习惯了林风的性子,吹着口哨走了。办公区的灯光次的数据中挖掘出模式和异常。
他放下泡面碗,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一种微弱的不协调感,像一颗微小的沙粒落入了精密齿轮的咬合处,让他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滞涩。
他打开几个数据分析工具,尝试抓取和交叉比对公开的医疗查询数据、药品销售数据(非处方感冒药、口罩)、甚至交通拥堵数据(是否因生病请假导致车流变化?)。由于数据源限制和隐私保护,他能得到的只是非常宏观和滞后的信息,噪声极大。
初步结果并无明确统计意义上的异常。一切波动似乎都在合理的随机范围之内。
也许真是我想多了?林风揉了揉眉心,觉得自已可能是在办公室待久了,有点过度敏感。那些零星的帖子,大概率只是巧合。
他关闭了数据分析界面,重新点开流星雨的预报图。蓝色的曲线预示着流星数量将在几小时后达到峰值。
窗外,城市的灯光依旧璀璨,将夜空映照得如通白昼,毫不留情地吞噬着所有来自遥远星辰的光芒。那些正在奔赴地球大气层的宇宙尘埃,似乎与这座忙碌而漠然的城市毫无关系。
林风吃完最后一口面,将注意力转移到给他的个人项目代码进行备份上。规律的键盘声再次响起,盖过了窗外城市的轰鸣,也暂时盖过了他心底那一丝若有若无的不安。
数字世界依旧稳定、可靠。他沉浸其中,像一名熟练的潜水员,潜入了由比特和字节组成的深海,暂时忘却了海面上正在悄然汇聚的、名为“偶然”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