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李泽钜之父李嘉诚:降大任前苦子心志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对李嘉诚来说,他正是在降大任于子前先苦其心志,从而让他成人成才。
李泽钜,1964年8月出生于香港,1986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结构工程硕士,1989年任长江实业集团执行董事,1994年任长实副主席,1997年获香港青年杰出领袖奖,1999年1月升任长实董事总经理,同时任长江基建主席、和记黄埔副主席、港灯执行董事等。获选《时代》杂志“2003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企业家”、“2003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广东省潮汕市,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杰出企业家,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人物之一。在几十年的艰苦创业过程中,白手起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多元化的企业王国。他时刻不忘回报社会,捐助福利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他已捐出28亿元港币,用于资助香港和内地的教育事业,兴建医院和老人院。2004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世纪企业家”。
教子自立立人
李嘉诚是香港著名实业家。长期以来,他特别支持内地的公共事业,历年累计捐款已达4亿多港元。最近,他又设立2亿港元的中西部教育基金,帮助中国西部改善目前落后的现状。
李嘉诚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在教子成才方面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他非常重视对孩子品性和人格的培养。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抓得特别早,也就是进行了早期教育。
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方面,李嘉诚确实下了一番苦功夫。他教育两个孩子不要依靠父母来生活,而应该是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通过刻苦学习为以后的事业打下自己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练就一身立足于社会的高超本领。
李泽钜兄弟俩只有八九岁时,李嘉诚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商业思维。他让孩子们参加董事会,一方面让他们列席旁听,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就某些问题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李嘉诚的心血没有白费,通过参加董事会,两个孩子在取到了父亲以诚信取胜的生意经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段生活的经历为他们的未来事业添加了成功的砝码。
最终,两个孩子没有辜负李嘉诚的期望,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很快,他们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毕业后,他们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要在父亲的公司里干一番事业。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李嘉诚断然拒绝了。这下,兄弟俩都愣住了,他们说:“您不会是在开玩笑吧,这么多公司还安排不了我们的工作吗?”而李嘉诚却说:“别说我只有你们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我也照样能安排工作。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有足够的资格到我的公司来任职。”听了这些话,兄弟俩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把他们推向社会,让他们在社会的风雨中成长,锻炼成才啊!
于是,兄弟俩到了加拿大,一个开设了地产公司,另一个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李嘉诚经常打电话询问他们俩有什么困难,如果有的话,他可以帮助解决。但是,兄弟俩总是说:“困难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自己解决,感谢爸爸的关心。”
其实,兄弟俩对父亲的为人非常清楚,他只不过是随便问问,并不是真的想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即使他们真的要父亲帮助解决困难,父亲也不肯帮助的。这样的父亲似乎“冷酷”得不近人情,但两个孩子却很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他们兄弟俩凭着从小养成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正是李嘉诚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了自立之路,陶冶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李泽钜两兄弟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确实是一笔无价的财富——自立。因为有了它,他们的人生才变得更有价值。能够掌握自己人生轨迹的人,是成功的,更是幸福的。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写过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可以说,这首小诗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自立做了最精辟的解释。用陶行知自己的话说:“写这首诗,志在勉励青年打破依赖性,不再做那贪图享福之少爷小姐。”这首歌的主旨就是让孩子学会自立。
据上海的一份针对小学生自立能力的问卷调查,37%的小学低年级孩子不会穿衣服,30%的孩子不会扫地;63%的高年级孩子不会做简单的饭菜,57%的孩子不会钉纽扣。这样的结果让人感到遗憾,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
其实,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父母就需要让孩子真正自立起来。
教子点睛:
关于培养孩子自立,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建议:一,帮孩子克服依赖心理;二,给孩子长大的机会;三,让孩子明白,一切要靠自己;四,多鼓励孩子;五,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六,不要给孩子留钱财;七,让孩子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