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墨子公开课 > 韬光养晦,示弱以人巧避祸

韬光养晦,示弱以人巧避祸
【原文】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墨子·亲士》)
【大意】现在有五把锥子,一把最锋利,那么这一把必先被用钝。有五块石头,有一块是磨刀石,那么它最先被磨损。所以甜的水井最易用干,高的树木最易被伐,灵验的宝龟最先被火灼占卦,神异的蛇最先被暴晒求雨。所以,比干之死,是因为他正直;孟贲被杀,是因为他勇武;西施被沉江,是因为长得美丽;吴起被车裂,是因为他有大功。这些人死于他们的所长。所以说:太盛了就难以持久。
夸耀刀剑之锐利,别人必惧其锐利而远避;显示自己的聪明,别人必恐你的聪明来害人。
高明的人待人处世,特别会注意藏锋露拙,匿锐示弱。
这里所说的藏锋露拙,匿锐示弱,并非是要人埋没自己的才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导致祸端,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专长。追求卓越和超凡出众,本身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一味孤芳自赏,无视周围环境,就会与人格格不入,招人厌恶,别人也会千方百计让你过不去。
战国末期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与吴起、商鞅的政治思想一致,著书立说,鼓吹社会变革。他的著作流传到秦国,秦王嬴政看到后,极为赞赏,设法邀请他到秦国。但韩非才高招忌,入秦后,还未受到重用,就被李斯等人诬陷,屈死狱中。
宏图未展身先死,这样纵使有满腹经纶又有何用。其实韩非是为名所累,如果他不招摇才华,而是谦卑,等待时机,或另待明主,或婉转上奏,使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相信他并非仅仅就是一个思想家,还会成为一代名臣良相,而不是一个悲剧人物。
有成语曰“锋芒毕露”。锋芒本是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一个人若无锋芒,那就是提不起来,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应当。
然而,锋芒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运用起来应小心翼翼,平时应插在剑鞘中。所谓物极必反,过分外露自己的才华只会导致自己的失败。尤其是做大事业的人,锋芒毕露不仅可能达不到事业成功的目的,而且可能失去身家性命。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会隐而不露,该装糊涂时就装糊涂,待机而行动。
杜祁公有一个学生做县官,祁公告诫他说:“你的才华和学问,当一个县官是不够你施展作为的。但你一定要积存隐蔽,不能露出锋芒,要以中庸之道治理县政,求得和谐安定。不这样的话,对做事没有好处,只会招惹祸端。”杜祁公说:“我为官多年,做了许多职位,感触很深。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不方不圆,在中庸之道中求得和谐的这些话的原因啊!”
洪应明的《菜根谭》中说:“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喜欢夸耀自己名声的人,倒不如避讳自己的名声显得更高明;一个潜心研究事物的人,倒不如什么也不做来得更安闲。这正是“隐者高明,省事平安”之谓。
自古就有“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意思就是人的才华不可外露,深明韬光养晦之道,才不会招致世俗小人的嫉恨,才能使事业一帆风顺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