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墨子公开课 > 不放弃,小甲虫也能撼大树

不放弃,小甲虫也能撼大树
【原文】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墨子·贵义》)
【大意】有一个人,他有十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耕种,九个闲着,那么从事耕种的那一个儿子不能不加紧干活了。什么缘故呢?就是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有谁行义,那么你应该鼓励我呀,为什么阻止我呢?
墨子从鲁国去齐国,探望老朋友,老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谁在行义,你偏偏自己受苦去行义,何苦呢?”
墨子想了想,做了上述回答。
墨子的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在一个浮躁媚俗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倾向常常被时代卷起的浪潮左右,失掉对高尚的目标和健全人格的追求。
时代总是有缺陷的,总是将某一点推向极端的同时而将其他的方面抛到脑后。为此,我们该怎么办?
墨子认为,不能随波逐流,愈是社会所忽略、所疏漏、所轻视的正义的事情,愈是该努力去做。彼弃我取,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明智的选择。
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很不容易。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难保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引诱。
墨子的朋友公孟子就很不理解墨子,他说:
“比如美女,住在家里不出去,人们争着追求她;但如果她边走边自我兜售,那就没有谁娶她了。你现在到处向别人游说,多么劳苦呀!”
墨子自有主见,他的看法是:“现在社会混乱,追求美女的人很多,美女不出门,也有很多求爱者。现在追求善的人少,如果不尽力向人们游说,就没有人知道善了。假如这里有两个算卦的人,一个待在家里不出去,一个外出为人卜筮,那么,外出的人必定比待在家的人收获大。”
当旁人都唯利是图,你却始终将端正的品性放在首位,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如果真想做到这样,则必须牢记如下几点:
其一,要比旁人想得更多,想得更远。
其二,要耐得住寂寞,千万不能凑热闹。
其三,愈是困难时愈要能挺得住,千万别泄气。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的残躯。自然学家告诉我们,它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被闪电击中过14次,无数次暴风骤雨侵袭过它,都未能让它倒下。但在最后,一小群甲虫的攻击使它永远也站不起来了。那些甲虫从根部向里咬,渐渐伤了树的元气。虽然它们很小,却是持续不断地进攻。这样一个森林中的巨木,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不曾将它动摇,却因一小群用大拇指和食指就能捏死的小甲虫,终于倒了下来。
这是卡耐基引述别人讲过的一个故事,他是要说明常常为小事烦恼,会损坏人的身心健康。而从这个故事中,大家还可以发现了另一个人生的哲理,这就是明人吕坤讲的:撼大摧坚,要徐徐下手,久久见功,默默留意。攘臂极力,一犯手自家先败。
你看,面对那棵科罗拉多州的大树,闪电不可谓不凶,狂风不可谓不猛,暴雨不可谓不疾,但都缺乏持久和耐心,结果大树依然不倒,闪电以及暴风骤雨都“一犯手自家先败”。再看那不起眼的小甲虫,“徐徐下手,久久见功,默默留意”,终子靠锲而不舍的韧劲创造了“撼大摧坚”的奇迹。
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面对“撼大摧坚”的艰巨任务,运动员要向世界纪录挑战,科学家要解开大自然的奥秘,企业家要跻身世界强者的行列,就是一般人,也会有一些困难的工作要去做。如何做?
莎士比亚说:“斧头虽小,但多次砍劈,终能将一棵坚硬的大树伐倒。”还有一位作家说过:“在任何力量与耐心的比赛中,把宝押在耐心上。”
小甲虫的取胜之道,就在持之以恒的耐心上。
一位青年问著名的小提琴家格拉迪尼:“你用了多长时间学琴?”格拉迪尼回答:“20年,每天12小时。”
也有人问基督教长老会著名牧师利曼·比彻,他为那篇关于“神的政府”的著名布道词,准备了多长时间?牧师回答:“大约40年。”
现在有一种流行病,就是浮躁。许多人总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他们有如吕坤讲的那种“攘臂极力”的人,不去做扎扎实实的长期努力,而是想靠侥幸一举成功。比如赚钱,不是先从小生意做起,慢慢积累资金和经验,再把生意做大,而是如赌徒一般,借钱做大投资、大生意,结果往往惨败。网络经济一度充满了泡沫。有人并没有认真研究市场,也没有认真考虑它的巨大风险性,只觉得这是一个发财成名的“大馅饼”,一口吞下去,最后没撑多久,草草关门,白白“烧”掉了许多钞票。
现在,当影视明星、做电视节目主持人成为许多青年男女的梦想。每年广播学院、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招生,都会吸引来无数的俊男靓女。他们中不少人只看到了明星的风光无限,没有看到他们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辛劳与努力,以为靠着漂亮的脸蛋就能成为子怡。他们忘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明星”,需要“撼大摧坚”的功夫,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需要“徐徐下手,久久见功,默默留意”。北影的一位老师曾评价说:“很多孩子外形条件很好,可是文化素养太差。”美丽的花儿不是一夜开放的。这些年轻人应该听听大发明家爱迪生是如何说的:“我从来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我的发明除了照相术,也没有一项是由于幸运之神的光顾。一旦我下定决心,知道我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我就会勇往直前,一遍一遍地试验,直到产生最终的结果。”
俗话说得好:滚石不生苔。坚持不懈的乌龟能快过灵巧敏捷的兔子。凡事不能持之以恒,正是很多人最后失败的根源。英国诗人布朗宁写道:
实事求是的人要找一件小事做,找到事情就去做。
腹空心高的人要找一件大事做,没有找到则身已故。
实事求是的人做了一件又一件,不久就做一百件。
腹空心高的人一下要做百万件,结果一件也未实现。
要想“久久见功”,就要同自己的惰性作斗争。有时要强迫自己一件一件地去做,并从最困难的事先做。有一个美国作家在编辑《西方名作》一书时,应约要撰写102篇文章。这项工作花了他两年半的时间。加上其他一些工作,他每周都要干整整七天。他没有听任自己先拣最容易阐述的文章入手,而是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严格地按照字母顺序进行,决不允许跳过任何一个自感费解的观点。另外,他始终坚持每天都首先完成困难较大的工作,再干其他的事。事实证明,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
吕坤讲“撼大摧坚”,除了要“久久见功”即有耐力、有恒心外,还讲到要“徐徐下手”,就是说面对要完成的工作,不能不问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做。要在着手做之前,先周密思考,找好下手的地方,确定完成的方法。如小甲虫进攻大树,就是从根部开始下手的。再如庖丁解牛,要摸清牛的筋骨空穴、身体构造,才好下刀,游刃有余。三国时代,刘备要打天下,要想完成如此“撼大摧坚”的功业,光凭一腔热血,与关羽、张飞一道勇猛冲杀是不行的。于是便有了“三顾茅庐”,有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确定了“以蜀建国,三分天下”,最终再图统一的战略。战略已定,便不避挫折和失败,积小胜为大胜,虽没完成兴复汉室的统一大业,却在与强大敌手的争夺中,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成功。
完成艰巨的工作,需经历“久久见功”的过程。过程长,耗时也多,极容易产生疲惫和绝望。这种情况下就要“默默留意”,不是傻干,而是寻找比较聪明的办法,把艰苦的长过程“缩短”。
在田径比赛中,马拉松是最艰苦的比赛,它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意志都是严峻的考验。而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却能轻松应对,在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的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他均获得了冠军。他说,他是用智慧战胜对手的。他在自传中谈了他的取胜秘诀: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上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他就以飞快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冲向第二个目标。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这样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完了。山田本一说:“起初,我并不懂这个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了十几公里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分段完成大目标,这就是山田本一“默默留意”得到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