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一颗平常心
与其说平常心是一种心态,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哲学。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下,一个人如果都能拥有平常心,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那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即使不是个圣人,也是个贤人。
有位名人说过:“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逐颜开乃平常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保持微笑的人,才活得更有价值。”可是,真正又有几个人懂得平常心的真正含义呢?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荣辱不惊呢?很多父母常常把心思放在别人的评价上,放在别人的言行上,又如何能要求孩子言行自在、悲喜从容呢?
初到美国,基辛格的父亲发现自己原来在德国的学历到纽约后并不怎么吃香,只好凑合着当一名办事员,这使他灰心丧气。然而,母亲葆拉却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尽管遭受如此大的打击和不幸。她仍能像往常一样保持着积极的心态。
母亲总是对基辛格说:“孩子,这些不幸没什么,这是上帝的安排,我们不能因此而失去生活的信念。当然我们也不能祈求上帝给我们莫大的幸福。”这一点对亨利·基辛格的影响很大,以至于他在面对大多数失败和成功都能保持从容。
所以,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生活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有失败,才说明生活需要奋斗,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所以,接受失败应该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不接受生活中的失败,那么,我们就曲解了生活的本意,个人将会受到生活的“惩罚”。世上没有常胜将军,每个人都得平静地接受生活所给予的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
父母还应该让孩子知道,得失既是永恒的,也是易变的,世间的事物就像流水一样流动着,没有静止不变的。人生有得就必有失,反之,有失也必有得。对于得到的东西,要用珍惜来对待,对于失去的东西,放弃不舍的念头,这才是做人的明智之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士兵在一次战役中被炮弹碎片刮伤了喉咙,当他被送到救援站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输了7筒血后才渐渐好转。他写了张纸条问医生:“我仍能讲话吗?”
医师说:“能。”
他又问:“我还能活下去吗?”
医生说:“若在以前,我就说不准了,但现在,你肯定能活下去。”
而后,这个士兵在纸上写道:“那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生活中总是充斥着人们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忧虑,也许很大一部分其实是不用费心琢磨就能安然度过的,要让孩子也对自己说一句:“那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一个豁达的人和一个狭隘的人同样都是活着,可是,心情和境界总有所不同。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当他能够比较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或者能够很好地处理与同学发生的矛盾以及自己的失败,那么,就标志着孩子已经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实际上对孩子来讲,所谓健康心理就是对外界的一种积极的、快乐的适应,这种快乐的适应不是被动的,也不是被别人逼迫的,而是一种积极的快乐。
一颗平常之心,并不是不要进取之心、成功之心,而是以平常之心,去进取、去成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母亲是孩子最大的影响者之一,教育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教子点睛:
现在的孩子多是在温室中长大的,没有经历风雨,自然也意识不到艰难。要让孩子接触各类事物,接触得多了,见多识广,心胸自然就开阔了。就会用平静的心态去对待世界。告诉孩子“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失败了一次不要紧,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不值得伤心,那不过是一不小心走错的一段路,纠正方向从头再来。要让孩子明白,只有经历狂风大雨的洗礼,空气尘埃才能被洗刷掉,这就是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