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比人的拟人幽默法
拟人幽默术,是创作童话、动画和寓言的常用手法。我们所说的拟人幽默法,是从童话王国、动画世界里寻找幽默感。
生活中,有些东西是没有情感的,缺乏动机、目的和手段。而拟人则是赋予这些东西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某种动机,把某些无意识的结果变成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幽默往往由此而产生。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有一次他和一个批评家相遇,批评家是个秃子。秃子一见面除批评苏格拉底外,还对苏格拉底进行谩骂,
可是苏格拉底一声不吭。批评家余怒未消地说:“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气势咄咄逼人。
苏格拉底只是淡淡地说:“没有,没有,我只是羡慕你。”
批评家奇怪地问:“你羡慕我什么?”
苏格拉底回答:“我羡慕你的头发,它真聪明,早早就离开你的脑袋了。”批评家哑口无言。
苏格拉底把头发拟人化,并以其聪明,自动离开,来表示对此人的厌恶。说明你的头发都厌恶你,别人就不用提了。
有个人去拜访他的朋友,当走近朋友的住宅时,突然窜出一只大狗对他狂吠,他吓得止住了脚步。
朋友闻讯出来看见他,连忙说:“不要怕!俗话不是说‘爱叫的狗不会咬人’吗?你不知道这句话吗?”
他马上回答:“我知道这句俗话,你也知道,可是这狗它知道这句俗话吗?”
这个人故意将狗与人相提并论,让狗人格化变成会思考的动物,既绝妙诙谐地发泄了心中的不悦,又不失礼貌地回敬了朋友。
比拟法同比喻法并不一样。比喻法是在以彼物来喻此物,不管是明喻也好,暗喻也好,总是在打比方,总有个甲像乙,或乙像甲的模式。
比拟法不存在谁像谁的问题,它一上来便把表述的人或物对象化了。如果是将人拟为物,那么出场的就是物,如果是将物拟为人,那么讲述的物必须是作为人来活动。
一般修辞意义上的比拟法,并不一定会产生幽默效果。为了降格的需要,
这里的比拟法必须在言语中把人拟成鄙俗之物,或将鄙俗之物煞有其事地拟成人或其他高贵的形象,从而凸现出事物滑稽可笑的一面。审美主体在欣赏这个幽默对象的过程中发现乖谬、错误或毛病,从而强化自己的优越感,表现出由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