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口才的力量 > 少说话,不罗唆

少说话,不罗唆
西班牙有个传说:一个伯爵将死,一位朋友去看他。伯爵已经气喘不过来,但是那位访客还是喋喋不休地长谈下去。伯爵只好忍着静听,到了最后关头,伯爵不耐烦对来客说:“对不起,求先生原谅,让我此刻断气。”他翻身朝壁,就此善终。
一名正在准备参加中考或高考的学生时间非常宝贵,父母恨不得他们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取消一切娱乐时间;而孩子对这种行为表示反感,尤其是当父母看见孩子在看电视时,就会开始他们没完没了的唠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唠叨是一种最无效的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产生一种保护性抑制,表现出来的就是你越重复对方越反感。
在工作中也一样,明明一两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的,他却非要给你解释解释反而让人听不出重点来。某单位职员小金,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却常常说不到点子上,每次他说话都是东一句、西一句,抓不住重点。往往讲得自己筋疲力尽,别人也听得晕头转向。单位中还有一位女同事与小金正好相反。她说话干净利落、条理清楚,而且肢体语言特别丰富。平时不怎么说话,每次都语出惊人,切中要害。小金喜欢说话,却没人愿意听他说;小张说话不多,大家却都盼着她说。可见,一个人的语言魅力不在于他说了多少,而在于他说的是什么。有些人往往把讲长话当作是有水平的表现,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其实,话讲得到位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口才。当我们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重要的不是你能不能说,而在于你会不会说,你所说出的话对对方有没有用。最重要的,要表明你的主旨,其余的客套话尽量少说或者不说。言语越啰嗦越容易跑题,会出现让人感到心烦意乱的情况。
关于多说与巧说,墨子曾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一天,墨子的弟子问他:“老师,人是说话多好还是说话少好呢?”墨子沉吟片刻后说:“话不在多少,而在于恰当。田间的青蛙每天都叫个不停,但是人们都不予理睬;而雄鸡每天只是啼鸣两三声,人们就应声而起。”
语言学家拉克夫说过的三个说话的原则:是说话不要咄咄逼人,二是让别人也有说话的机会,三是让人觉得友善。否则,不但自己说得累,也会让别人听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