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口才的力量 > 你的眼睛也会说话

你的眼睛也会说话
“看着你的眼睛,我就知道你的秘密。”是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因为眼睛会传达你所有的感情和想法。《孟子·离娄上》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断人心善恶的论述:“存乎者也,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非言语交往,人们总是凭借别人的眼神中来了解其思想感情,并以眼神来传递思想感情。索菲亚·罗兰也深有体会地说:“我的眼睛是准确反映我灵魂的一面镜子。如果你对我十分了解,你便能从我的眼神知道我是欢乐还是悲愁,是烦恼还是平静,是厌弃还是喜爱。”心理学家发现,在一般文化背景中,人们相互之间频频的目光对视是一种亲切的交往,但其对象大多限于情侣和亲人之间。如果一般异性敢于长时间地对视,则意味着彼此感情和关系的升级。在相互不太亲密的交往对象之间,直愣愣地盯住对方,往往是一种失礼行为,而上下打量人则更是一种轻蔑和挑衅的表示。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应尽量避免以好奇的目光打量对方或过于直露地凝视对方。在一般社交性谈话中,听讲者应看着对方,以示关注;而讲话者不宜再迎视对方的目光,除非两人的关系已密切到能以目传情。讲话者在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才将目光移向对方的眼睛,这是在表示一种询问:“你认为我讲得好吗?”或者是一种希望对方接下去讲的暗示。在空间较大的社交场合中,目光交往还有一个作用,即可以通过相互对视而弥补交往距离过远的不足,从而使整个交往气氛更为融洽和亲切些。
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内心的情感都可以通过眼睛传达出来,而眼神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
罗恩·克拉克在《优秀是教出来的》一书中说:“用眼睛和他人沟通。有人对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他;有人发表意见时,你的身体和脸要正对着他。用眼睛盯着一件东西看,这对有些人来说有点困难。但是,如果你正在努力赢得人们的好感,并且想表示你所说的话很认真,这就显得很重要了。例如,当你走进老板的办公室要求他给你提升时,如果你的眼睛紧盯着他,而不是低着头,那么他会更为认真地考虑你的请求。当你在单位陈述你的一份商业计划时,如果你用自信的眼神看着周围的人,那么大家就会更加信任你并认可你的计划……”自信的眼神让人对你产生信任,真诚的眼神让人对你产生好感。那么,我们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时应该注意哪些呢?
首先,注视的时间。在整个交谈过程中,与对方目光接触应该累计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70%,其余30%
~50%时间,可注视对方脸部以外5~10
米处,这样比较自然、有礼貌。
其次,注视的区域。场合不同,注视的部位也不同。一般分为公务凝视、社交凝视、亲密凝视。
1公务凝视。在洽谈、磋商、谈判等严肃场合,目光要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或双眼与额头之间的区域。
2
社交凝视。这是指在各种社交场合使用的注视方式。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唇心到双眼之间的三角区域。
3
亲密凝视。这是亲人之间、恋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的注视方式。凝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到胸之间。
再次,注视的方式。无论是使用公务凝视、社交凝视或是亲密凝视,都要注意不可将视线长时间固定在所要注视的位置上。这是因为,人本能地认为,过分地被人凝视是在窥视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私。所以,双方交谈时,应适当地将视线从固定的位置上移动片刻。这样能使对方心理放松,感觉平等,易于交往。
当与人说话时,目光要集中注视对方;听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眼睛,这是一种既讲礼貌又不易疲劳的方法。如果表示对谈话感兴趣,就要用柔和友善的目光正视对方的眼区;如果想要中断与对方的谈话,可以有意识地将目光稍稍转向他处。尽量不要将两眼视线直射对方眼睛,因为对方除了会以为你在窥视他心中的隐秘,还会认为在向他表示不信任、审视和抗议。但在谈判和辩论时,就不要轻易移开目光,直到逼对方目光转移为止。当对方说了错误的话正在拘谨害羞时,不要马上转移自己的视线,而要用亲切、柔和、理解的目光继续看着对方,否则对方会误认为你高傲,在讽刺和嘲笑他。谈兴正浓时,切勿东张西望或看表,否则对方会以为你听得不耐烦,这是一种失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