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该竞赛班班主任的访谈
高二成立这个班后由数学教练当班主任,效果不是很好,到高三就换上了年轻的生物教练z(此前无论带班还是带竞赛都成绩斐然)。笔者对该班班主任进行了采访,询问了他对高中学习和竞赛学习的看法,竞赛学习对学生有何影响,以及怎么看待高中教育现状。
1
竞赛学习对高中学习的补充
z认为竞赛对高中学习起到很重要的补充作用。高中教学太呆板,一道题反反复复地教,没有什么太大用处;而有些学生学有余力,能承受得住竞赛的高强度学习,无论对知识还是思维都有很强的锻炼作用,同时自学能力、自理能力(安排学习与生活)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这个经历本身就很难得,无论最后结果如何,这种能力的锤炼对他们以后读大学也好、进入社会也好都是有帮助的。高中教育的失败正在于:不断地去解一道题,日后很可能一点用处都没有,但竞赛不一样。比如生物竞赛,背了生物书之后也许确实都忘掉了,但如果再有一本书来要学生去啃,他/她面对它的时候就会很自信,因为以前那么难啃的书都解决了,而且确实也有了啃掉它的能力。z认为数理化竞赛的作用就更明显,他接触过的学生,只要经过正儿八经的竞赛培训,上大学后很少听说有不适应的,至少在学习上是这样,因为竞赛就提前训练了自学能力。
2
竞赛学习利多于弊
但z觉得竞赛本身的设置也存在问题,比如数学竞赛要求过高,以天赋为主,不像生物不需要很高的天赋,记忆力比较出众就行,数学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学的。z觉得数学逻辑思维可以锻炼人,未必是选拔数学天才,而应锻炼一些灵活的应用和思维能力,他觉得像浙大的自主招生那样考察对数字规律的掌握就很好。而现在的数学竞赛太注重天赋了,实际上z认为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是普及知识、培养能力,而非这么早就选拔人才。
至于竞赛的弊端,比如确实有些同学因为学竞赛没出成绩,又耽误了高考,z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觉得竞赛没上(即保送成功)和高考落榜是一个道理,都存在风险,但只要经过努力了即使没上也会带来很好的收获,是值得的。而且这并不能做假设:如果不学竞赛高考会不会更好呢?但竞赛即使失败,去参加高考时能力里就有一部分和竞赛的培养有关,根本没法分清楚这种影响有多大、起了怎样的正面或负面作用——能力的积累是没法量化的。z说整个社会都在做假设,每年开展竞赛时都会出现同一个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担心高二时若参加竞赛对学生会不会有负面影响。但在z看来,高考和竞赛其实是一样的,都对天赋有要求,有些学生下工夫学竞赛了未必能拿奖,但更多学生即使没把时间花在竞赛上、一心投入高考学习,也未必考得更好。z打了个比方:全国十几亿人里,有90的人就是念上十年高三都考不上清华北大。z说这比分自然是夸张了,但不可否认,个体差异是必定存在的,这不仅体现在竞赛中也体现在高考中,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但不一定考不好高考或学不好竞赛就是差的,要看从事哪一行,看能不能发挥出最优秀的一面。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未必样样在行,甚至未必适合清华北大的教育。
因此z认为,高考学不好的未必竞赛学不好,反之亦然,所以总体而言竞赛利多于弊,这弊端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像高考那样把竞赛制度完全规范起来,无论是学校、教练还是社会,在竞赛培训上都没有正式的规范,针对竞赛考试的准备都是自己组织的,资源和机会的分配都很不均匀,也难免出现作弊的现象。这本应该更好地完善,而不是像刚刚出台的取消大部分保送、加分资格的政策那样因噎废食。
3
对高中教育的思考
z深入谈了自己对高中教育的看法,他举了个例子,当年有个从来没参加过竞赛学习、靠关系拿到一等奖保送的文科女生(高中时成绩很差),去了一所重点大学学日语,结果学得特别好。这种强烈的反差让z反复思考高中教育到底教了人什么,他的结论是高中教育走了偏轨,他认为包括高中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目标,而不是单纯地制定唯一的标准去“选拔”人才,后者应是高等教育的任务。z觉得过程是最重要的,而现行的高中教育完全达不到这点要求,选出来的未必就真的是人才。
另外,即使是选拔人才,z也认为国家录取高等教育的人才应该针对不同的人才需求采取多种方式,这些方式自然不可能都尽善尽美,要做的不是取消(比如竞赛制度),而是应该增加监督力度、改革考核方式,不能因为可能出现问题和弊病就干脆把这条路给堵死了。在z看来,社会不可能没有淘汰的法则,教育也一样,高考弊端这么多,但也不可能取消,只能是慢慢地尝试改革。从某种程度上,竞赛制度还不如高考扭曲得厉害,至少培养了一大批基础学科的后备力量。他举了些e中培养出的数学奥赛金牌的例子,说这些人真的都是既有数学天赋又有数学兴趣的人,走高考这条路他们未必能去最好的大学,即使能去,也已经失去了尽早接受特殊锻炼的机会。这是对有特长的个人而言,而对国家而言,基础科学研究本来就薄弱,据他了解,清华北大学习基础科学的学生里有一半左右是学习竞赛出身,而且整体实力超出高考录取的学生一大截。这些人通过竞赛不仅提前培养了学科能力,也锻炼了做基础研究必需的“冷板凳”精神。像现在这样取消竞赛保送或加分的激励,对国家获得相关人才是极大的损失。现在高考分高的大多去学热门的经济或商科了,但z认为从一个民族的长远利益来看,真正重要的是数理化生这样的基础科学教育,然后才是工科和社科。z对教育部出台的这项政策感到不解和担忧。
[1]信息来源:新浪网教育频道http:edusa/gaokao/2007–11–28/1051110178s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