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科场现形记 > 四、走过场——不一样的会考氛围

四、走过场——不一样的会考氛围
当把视线转向会考制,通过f和g的描述,我们会发现与小高考制度下完全不一样的备战状态。
1
重视度
在高二分文理科之后,f和g所在的高中虽然文科班仍然开设理科课程、理科班仍然开设文科课程,不过也都只是走个形式而已,并没有多少人会听。正如f所讲,“高二分科,我们文科生高考只要考历史、政治、地理,什么物理化学课就没有人会听,当然也会有一些人偶尔听一下,但真的是极少数。因为听课,你就不能干其他事情,别人在做数学题,在背英语单词,你却在听高考不考的东西,不是浪费时间么!”g也向笔者描述了同样的场景,“老师在上面也讲得很无聊,因为底下的同学都在做自己的事,老师讲他的,我们干自己的。有的老师就不管不问的,上完课就走人。有的老师,比如我们历史老师就看不下去,停下来跟我们讲学好历史有多重要,不过讲了也没有用,他还想和大家互动,喊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大家站起来都说不会,他也就没办法了。”
参加会考的学生平时没有听课,复习工作也只是在考前一天随便翻翻书,自然有很多都不会。但最后考完试,像f和g这样拿a的学生并不在少数。那大家的成绩是怎么来的呢?据f和g的叙述,大家在会考时都会带上手机,以备不时之需。
f说:“我们文科生应付会考的文科科目就是小菜一碟,半个小时就做完了,然后就拿着手机给理科生发答案。考理科的时候,就换成他们给我们发。我考生物的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同学发错了答案,也不知道是找他的人太多,弄乱了,还是他自己做得不好,反正成绩出来是b。不过这对高考也没有任何影响。”
g和他们同学在会考时的策略与f相同。那会考作弊难道不会被老师发现吗?
f说:“我们作弊并不是明目张胆地作,是在下面偷偷摸摸地发,毕竟不能让老师太难做,不过他们应该也知道吧。我们那一届有几个老师管得特别严,也不知道他们监考的那个班的人最终是怎么过的,不过过不了可以补考嘛,补考管得就更松了,反正怎么着都能过。其实严也是相对的,只是不准我们太放肆,比如直接拿卷子来抄那种的。这样的事情还真发生过,另外一个校区当年就是这样,文理混着坐,监考老师借故出去,学生直接把卷子拿着抄。”
g说:“我们老师在考试之前说这回考试怎么着都做不了弊,因为会屏蔽手机信号。我们担心了好久,因为平时不学,考前也没看,历史书什么的都是新的。不过,反正不会的也不止我一个,大家都一样,学校还能让大家都毕不了业?!结果考试的时候手机信号也没被屏蔽,大家做完了就开始互相发答案。老师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会考的考场纪律真的连我们学校的月考都不如,差了去了。”g说。
笔试的几门非高考科目如此,信息技术的考核也是如此。f以及他的同学在上机考试时,遇到不会的可以“请教”老师,老师帮忙作答。而g也是在自己班级里面考试,大家谁都不重视,遇到不会的私下交流,随便考考就提交了。
2
评价
f和g两人在访谈中都对会考制度持否定态度,但对于早有耳闻的小高考制度更是不赞成。f觉得会考制度完全可以不要,就是教育局为了赚钱。不过f觉得小高考制度更加恐怖,学生压力会更大。高中那些理科理论压根没用,文科生又用不着做理科科研,要教就应该教点生活型的,比如生物就教营养学之类的。f认为这就是个囚徒困境,只要高考那些科目不算分,肯定就有机会主义者不学,有人不学,别人学了就会觉得浪费时间。但如果算分的话,学生负担又会变得很重,到时候那些知识更不可能生活化,又搞理论背诵和刷题,这对文科生来说很没有意思。f觉得还不如高二的时候将那些课取消了,反正也没有人听,换成体育课。大家可以被逼着出去玩玩,锻炼锻炼,还可以释放下压力。
g觉得会考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反正都是作弊。但在会考和小高考之间选择的话,宁愿选择会考,因为没有那么多精力可以分散到各门课的学习上,而且自己确实不喜欢历史。不过g觉得作为理科生,基本的文科知识还是应该知道一些。但这样的学习放在高一就够了。因为高一的时候大家为了成绩基本都会避免偏科,也会正儿八经地学学文科科目。如果文理分科一直存在的话,早晚都是要分的,如果有兴趣的人,自己会主动寻找这方面的知识,而没有兴趣的人被逼着学那些科目是很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