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为什么要学美术?
a画室学生的构成,正像我们的感性认识一样,以文化课成绩不是很好又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为主。x老师告诉笔者,前几年画室还有一些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但是近几年,这些文化课成绩突出、画画也不错的孩子大多都被家长送到杭州或北京的画室去学习了。2008年x老师接手“美院1班”助教工作的时候,班里有47人,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只有8个。重点中学的学生有11人,其余的都是县城、乡镇普通中学的学生。历届生有33人。这些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喜欢美术、有基础的学生,一类是被老师和家长逼迫学美术的学生,一类是自认文化课没有希望、主动选择了美术高考的学生。小石、小林和小雨就是这样的3个案例。
小石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画。他喜欢画画,得过奖,在少年宫一直学画到初三。小石的高中生活像每个高中生一样两点一线,毫无生机。每天从早7点上课上到晚上10点半,对着无聊的数学和政治纠结发呆毫无提高——小石觉得把这么好的时间花在和高考较劲上,实在很不值,而且他也不知道作为文科生的自己考了大学以后能学什么有趣的专业。他不想被高考这种东西束缚,他想要自由和创造。当然,他也想赚钱。后来,他想到了画画。于是高二的一天,他和父母说,他想考中央美院的建筑系。通过普通高考,小石根本不可能考进重点大学,但是美术高考可以使他圆梦。
小林在“高六”之前都没想过要考美术。2007年第一次高考时,小林没有考上本科。2008年,小林被某所专科高校录取。但是在那所高校里只读了1个月,小林就回到了a市。他说,这种垃圾学校没什么好上的,人人都在打游戏,没有任何学习氛围,他还是想重考,至少考个三本。但小林做生意的父亲不愿意再让他这样没用地复读下去了,最后通牒是,如果不去走捷径、考美术的话,不准他复读。小林很恼火,他不想“自降身份”与美术生为伍。但父亲的态度很强硬。为了获得复读的机会,小林还是不得不答应了父亲,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成果。
小雨是一个农村姑娘,父母都是农民,母亲身体不好,父亲一个人在南方打工。小雨时常想,如果自己是男孩子,就可以直接去打工挣钱;但是母亲一直告诉她,女孩子要多读点书,以后才能不被欺负,才能有出息。所以,她坚持在镇上的高中读了下来。高二结束后,班主任告诉她,照这么下去,她顶多考上专科。她问班主任有什么办法可以上本科,班主任给她推荐了来a画室学美术。对美术,她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但这起码是文化课之外的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