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科场现形记 > 三、每个雍阳中学初中生的一天

三、每个雍阳中学初中生的一天
略去开学前的军训,我们直接来看当时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对每个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军事化是无所不在的。下面的时间安排,除非特殊情况,否则是必须严格遵守的。
上午6:00起床
这是永远不能变的。不允许早起,如果被宿管大妈发现早起,是要扣班级量化考核的分的,而扣分是会被叫家长的。因而,从没有人敢在6点之前起床,即使睡醒了,也要躺在床上。临近6点的时候,宿管大妈会在楼道里巡视,看有没有人早起。这个时候起床显然是不明智的,很容易被逮到。也就是说,真的是不能不按规定来。6点的起床铃打过之后,大家就可以起床了。但多数时候是因为打铃了才醒。
上午6:10操场集合,准备晨跑(也称“跑操”)
这个时间也是不能违背的。所以,从起床到在操场上集合,只有10分钟的时间。在这10分钟里,至少要洗漱完毕,不然怎么出去见人。由于洗漱间的数量不足以致所有这一楼层的人同时作业,在这里就有一个策略的问题。要想在第一时间占到洗漱的位置,就得动作快,越快越有可能占到洗漱的位置。倒推一下,就是要穿衣服快,就是要醒得快,甚至是在床上醒着等6点的铃一响就冲出去。而且洗漱的时候也要有速度,不然6点10分是肯定不能到指定的地点的。在刚刚初一的时候,我们都还不能适应,总觉得时间很紧,但后来慢慢地就都提速了,到了初三的时候,基本上每个人都是在6点之前就能醒,因为生物钟已经发挥强大作用了。偷偷穿好衣服,躺在床上等着打起床铃,然后在打铃的时候冲出宿舍去洗漱间,洗脸、刷牙,这是基本项,如果想,竟还能洗头,然后叠被子整理床单,把宿舍的值日做了。这些事在10分钟之内都能完。
军事化,最明显的就是在宿舍管理上。被子叠得一定要像是部队里看到的那样,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床单也是一样,从任何一个角度看过去,都得是水平的,不能有高有低。在军训及开学不久的时间里,我们就一直练习叠被子,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子上有各种印记,不用太仔细叠,就能把被子叠得符合要求。它已经变成了一个“标准被”(这是我们对这种被子的叫法)。枕头的平面要求与床单相同。被子和枕头都要居中放在床的两面,不能放歪。所以,我们每年都盼着夏天快点来,这样就能铺凉席,就能省去整理床单的时间了。在床下面,有画好的放盆和鞋的位置,要踩着画的线放这些东西,放歪了也会扣分。窗台上不能放东西。阳台上的水壶要靠在一侧放整齐,壶把统一朝一个方向。与扫把相对而放。屋里的地面上,除了刚才说的那些物品,其他一概不可以放。在柜子里,物品也要摆放整齐,不能凌乱。每天早晨所有人都出去之后,要把窗户打开。所有这些都要遵守,否则都会扣分。每天上午和下午检查宿舍卫生两次,上午不合格的地方处理为警告,如果下午不改正,就要真的扣分了。有一个小本子放在一楼宿管大妈的窗台外,每次回宿舍的时候都要看看有没有被扣分,胆战心惊的。3年如此。除了卫生检查之外,还有就寝规定等事宜,下面再讲。
晨跑集合的时候,每班要站好队清点人数,人数不齐会扣分。晨跑要去邻近学校的大操场,我们学校当初建校的时候,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学生,也就面积不大。邻近学校是一所体育中学,操场很大,每次晨跑的时候都会看到他们的学生在做各种不同的训练,姿势很奇怪。我们的晨跑要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连续跑三圈,由班中的体育委员带着全班同学跑,其间队伍不能散乱,还要喊些口号,比如“一二三四”、“我班英勇”之类的。班与班之间要留有适当的间隔。跑完了要原样回到学校,之后才可以解散。全程都有评分员打分。所以,每次喊口号的时候,大家都很努力。这里就会遇到问题,1
200米,不是每个人都能跑下来的,也不是每个能跑下来的人都能以同一个速度跑完回程。那些坚持不下来的人,也一定要跟着大家。于是,就把他们放在全班最后面,即使他们有几步没跟上,也不太影响别人,后面的班慢一点就是了。如有病号,则须在前一天晚上找老师开请假条,在当天早晨交给体育老师,以证明该同学有理由不晨跑。伪造请假条是不可以的,会被查出来。晨跑这项制度是最具有刚性的,从来没有被打破过,除了下大雪、下大雨之外。我记得有一次下了小雪,落在地上看不出来,但是人能感觉到,这样的情况也还是要去晨跑的。于是,照常跑了三圈之后,头发都湿了。不分冬夏,只要是在学校住的期间,都要晨跑。夏天还好说,冬天就有些困难了。冬天早晨起来,出去在操场上站队,天还黑着,跑的时候天也是黑着的,而且风很大很冷,大家哆哆嗦嗦地在一起,那也得跑。能清楚地看到月亮挂在空中,于是我们就当是做了地理课的观察实践,每天看它盈亏,还控制了观察时间。有几次,还看到了流星,当时大家就都激动了,一起喊“流星啊”。这也要小心,不要让评分员察觉才好。
我就是那种不太擅长跑步的人,这个制度让我三年都很痛苦。每次跑完这1
200米,都像是要倒在操场上了,没力气再回去了。一开始,我们班的女体育委员就一直拉着我跑,为了让我跟上全班。后来跑多了,就自己能跑完全程了,但疲累感仍挥之不去,需要时间来调整。
上午6:50早饭。
晨跑结束大概是6点25左右,从6点25到6点50这段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可以回宿舍整理内务,也可以到教室上自习。初一的时候,对新生活不够熟悉,需要较长时间来整理内务,于是这段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宿舍搞卫生,先是要整理好自己的床面,然后是轮流做宿舍的值日生,负责扫地和擦地,以及各种物品摆放的校验。这些是宿舍内部的事务,老师和宿管大妈都不过问,要求就是要保证卫生合格。到后来学习越来越紧张的时候,就会出现之前说的情况,洗漱(有时含洗头)、内务(有时含做值日)都在10分钟之内完成,然后6点10分准时在操场上集合去晨跑。可以想见是怎样的速度。那3年的速度训练让我在以后的生活里都有一种整洁和迅速的需求,一直到现在,我做事依然很快,虽然已经比不上当年。
用餐方面的规定也很多。在餐厅不能讲话,这是最基本的,餐厅所见的场景就是只能听见餐具碰撞的声音,而不能听见说话的声音。每个人的座位是固定的,根据所在班级和所在宿舍来确定。一般都是与同宿舍的同学坐在一起。每班排一队,内部排法各班自己商定。早饭的内容是3年来都没有变过的。一个面包(菠萝馅或草莓馅)、一张油饼、一个馒头、一根火腿肠或一个鸡蛋、一碗豆浆或一碗牛奶、咸菜或酱豆腐,这6种随便选,每种只能要一个。午饭的内容也是固定的,只是午饭以周为周期,即每周一的菜色都是一样的。每顿正餐有两个主菜4个副菜,可以选一主一副,也可选两副。米饭和汤(主要是鸡蛋汤和绿豆汤)供应不限量。晚饭同午饭一样,只是把米饭换成馒头,另外加一个水果(苹果、梨、西瓜、哈密瓜、橘子等,依季节不同而更换)。菜有的时候会不够,所以需要有一个班内排队的原则来保证公平。我们班的排队规则是这样的:如果第一周男生先打饭女生后打饭,那么第二周女生在前男生在后,一直这样轮换;午饭和晚饭遵守上述规定,早饭可以在班内自由排队。男生内部决定自由排队,女生内部决定以宿舍为单位轮换排队(与之前男女生办法相同)。总之要保证公平。每顿饭都要有值日生来收拾餐桌,由于个人位置固定,这样也可依卫生状况给班级评分。另外,为避免浪费和挑食,还有一项称为“站盆”的制度。就是每班都会有一个盆是用来倒残食的,但是残食不能是可食用部分,应该是骨头、鱼刺等。每顿饭有一个班干部负责“站盆”,就是站在残食盆旁边,监督班上的同学,不能违反规定。餐具由个人自带,放在餐厅小柜子里,餐具用后自己清洁。再由值日生擦桌子。最后走的是“站盆”的班干部,他要保证监督到每一位同学。同样,餐后会有评分员对用餐的纪律、是否浪费为每班打分。
上午7:20~7:50早读
早读按照单双日分配给语文和英语两科。都是以读课文为主,有时也会讲习题,这与其他学校没有什么不同。
上午8:00上课
从8:00开始,上午的课程,一共4节。课堂纪律与其他学校差别不大。
上午9:30课间操
在第二节课后有课间操,大概是9点30到10点(依夏冬作息时间不同稍有变化)。这段时间做两套广播体操,当时是“时代在召唤”和“青春的活力”。每班选出一名同学作为领操员,站在班级的最前面。由于操场不够大,两个年级的学生不能同时在一个操场上做操,就只能分成两部分,在两个操场。每个操场有一名总的领操员,站在操场最前面的大台子上,以便所有人都能看到。在排队上,也是要求整齐有序,不能乱排。冬天天气冷的时候,就改为跑步。同前面的晨跑规则相同。整个过程有评分员站在所有人的后面,按照评分标准给各班评分。
12:00午饭
制度在前面讲过了。
下午12:30~1:50午间空档
按照冬季作息,这段时间有两个选择:在教室上自习或者在宿舍休息。如果到了12点半没有到班里,就表示选择在宿舍休息,不能在这个时间之后再到教室里来,以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不过,大部分人都会在教室里上自习,这段时间被称为“午自习”。午自习期间,除了去厕所之外,不能随便走动,不能讲话,不定期地会有每班的团支书进行抽查。当时,我是班里的团支书,抽查只会提前几分钟通知,为的是尽量减小人为制造和谐场面的可能性。但是,这个方法根本不管用,团支书带着检查自习专用表出教室的时候,都会告诉班里的同学要检查了,大家不会那么不配合,在检查期间还做违纪的事情。等到团支书检查回来,班里的同学才能放松些。这个事情也就是做给老师看的,大家都是这样一种心态。
按照夏季作息,12点半到2点20是午休时间,这段时间必须在宿舍午休。即使没有午睡的习惯,也要躺在床上,不能来回走动。在12点半的时候,会打午休铃,这时每个人都必须躺在床上,否则被宿管老师抓到,只能算是违纪了。在这样强大的制度作用下,我估计每个人都能养成午睡的习惯,顺从了制度的安排。
下午2:00上课
同上午一样,要上4节课,不过后两节一般都是自习课。在中间有课间操,跳韵律操,是一套本校体育老师自己编的操。动作比上午做的两套更欢快。各种检查事项同上午的课间操。下午自习课的时候,没有老师在班里,全靠班干部维持纪律。我们班纪律一向不好,不管是班长还是别的班干部来管,都没什么效果。因此总被年级主任批评,说我们班纪律散漫。初一的时候,这两节课基本上就能把当天的作业写完。到初三,尤其是初三下半学期的时候,时间就永远不够用了。
下午6:00晚饭
制度在前面讲过了。
下午6:45晚自习
晚自习之前,学校的广播站会有广播时间,大概半个小时,从下午6:10到6:40。主要就是放歌,祝某位同学生日快乐。当时大家都住校,学校是不让带p3的,没什么机会听歌。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能有机会听一下,故而还是相当珍惜的。当时流行的是什么已经记不大清了。不过我只记得有周杰伦和she。我有一个同学特别喜欢周杰伦,每次放他的歌的时候,她可兴奋了,止不住地跟同桌说周杰伦怎样怎样。只是广播站从来没放过我喜欢的歌手的作品,因而我对它的印象有些模糊。
晚自习的时间,一共3节。初一初二的时候全部都是纯自习课,在初三的时候把第一节课改成了某一科的习题课,每天一科,除了语文和英语。还是低年级的时候比较清闲,用一节自习课就能把作业写完,后面的两节课就没事干了。于是就写写日记、预习复习一下。老师在前面的时候,还可以上去问问题。当时不懂得还要做课外练习题,就把时间荒废了。没有事干是可以的,就是不能说话。这一点是那3年里被三百令五百申的。在教学楼,这是最重要的规矩。其他的就同正常的自习课无异了。这3节课不会有人来检查纪律,因为每节课都会有一个老师负责班里的纪律。
晚上10:00熄灯
晚自习结束的时候大概是晚上9点15分,这时候回宿舍有充裕的时间来洗漱和整理,然后在10点的时候熄灯。“熄灯”不是像现在一样,由楼长把整栋楼的电全都断了,而是每个宿舍自己把灯关掉。我一直猜想,这是不是因为当时还没有那么先进的技术能够支持这个浩瀚而宏大的工程。不管怎样,我们一听到熄灯的铃声,就特别迅速地跑去关灯。如果关灯不及时,就会被宿管大妈扣分。而宿管大妈又非常凶,对我们横挑鼻子竖挑眼,我们有些怕她,也在背后恶狠狠地诅咒她。熄灯了就意味着不能说话了,也不能再走动了,一定要乖乖地躺在床上的。过不了10分钟,她就会来查房,看每个宿舍的人是不是够数。在查完了整个楼层的房间之后,会把楼道里的灯关掉。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里,至于她干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有的时候11点去厕所,看见她房间的灯还亮着,就想她真的是睡得好晚。跟现在比起来,生活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初三的时候,晚自习加了一节,放学的时间就跟着往后推迟了,10点才能从教学楼回宿舍,这时候低年级已经熄灯了。我们就得蹑手蹑脚地上楼,怕扰动了他们,更怕惹怒了宿管大妈。而且,这个时候我们只要进了房间,就不能再出来了。所以,我们晚上洗脚要用的水,就得在白天提前打好,不管是凉水还是热水,洗脸刷牙也全要在屋里进行。于是,各种废水就要全放在一个盆里,等第二天早晨再倒掉。还有一个另外的规定,就是这些程序不能发出大的声响,按照宿管大妈的原话说就是“以门外听不见为准”。可想而知当时的声音要有多小,我们百般控制音量,最不好控制的就是水的声音,需要非常谨慎,通常倒水是要基本上使两容器之间的距离小到不能再小,我们猜这样能达到要求。可实际上达得到达不到要求我们永远不知道,她说“门外听不见”,我们都不能出门,怎么可能知道在门外听是什么效果。
10点20我们初三生准时熄灯,这个时候没有熄灯铃,也没有哨声,全靠自觉。我们真的是很自觉,从来不晚点,有的时候还提前熄灯。在这里要说一个在宿舍里第二重要的纪律,就是不许看书,包括任何书。我们对于规定是完全遵守的,说不让干什么就绝对不干什么。晚上回到宿舍只有一件事,就是睡觉。我记得初二的时候,有一次快期末了,发了下个学期的新书,我们就把它们都带回宿舍了,我的一个舍友就是随便翻了翻,被宿管大妈抓到了,就扣了我们的分数。她从来不问理由。初三的时候,学校考虑到我们有可能写不完作业或者需要更多的时间复习,就只允许我们在中午午休的时候带书回宿舍。这时候,我们通常会带一两本书或者习题集回宿舍,多带了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在这件事上,学校的处理还是很人性化的,虽说是军事化管理。
这样,作为一个雍阳中学的初中生,一天的生活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