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科场现形记 > 四、学校的管理

四、学校的管理
整体上来看,台湾高校和北大一样,校方很少干涉学生的学习、生活。然而所有被访的来自台湾的交换生都认为,台湾的大学生活感觉很自由;他们说相比而言,感觉北大的管理和限制会多一些,如各种门禁、宿舍晚上会断电、团委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等。
1
学生意见的表达
在台湾,高校更强调学生与校方之间的互动,在北大,学生向学校发表自己意见的渠道相对有限。台湾大学生对学校的某些安排不会言听计从,更多的是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学校对学生的声音也颇为重视。被访者台大的小张讲到一个台大学生向校方发表自己意见的事例:台大保健中心为了鼓励学生多吃水果,策划了一项活动,形式之一是选一个“水果小姐”,来做这一活动的形象代言人。这一举措遭到台大学生的集体反对和抵制,保健中心“被骂得很惨”,原因是,学生认为为什么选代言人要强调性别,选女生代言,为什么女生就要用自己的身体迎合大众的审美标准,成为公共消费品。最终校方迫于压力,将“水果小姐”评选活动取消了。学校也并不为此感到奇怪,因为它组织活动是为学生服务的,本身也希望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她还说,同样的活动如果是北大校方举办的,会被学生视为理所应当,不会有什么批评和意见。她说在台大,“学校真的不怎么管,学生可以自由批评、讨论,参与社会上的活动,很多时候是学生做了一件反响很大的事被社会媒体报道后,学校才知道学生原来做了这些事。”
在北大,学生表达意见主要通过正式的途径实现,传达声音是一个逐层向上的过程,学生会或“学生代表大会”在学生群体与校方之间起着中介的角色。如北大的“学生代表大会(简称学代会)”,各院系的代表可以通过“学代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学代会”每年只举办一次,每个院系只有一名学生代表,可以判断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的学生意见是比较有限的。
2
校园文化
台湾的任何政党都不进学校,因此台湾高校没有党的机构,也没有共青团委的存在。台湾校园文化非常多元,创造者为各种学生群体,不存在官方倡导的“主流文化”。一位台大学生说,历史上台大是学生运动的策源地,这种精神被保留和传承下来,成为台大文化的重要部分。北大当前的校园文化很难描述,可以说是官方主流文化加上学生中流行的各种亚文化的结合。北大历史上也是学生运动的发源地,但很难说这种精神被北大学生传承了下来。一位台湾清华大学学生在比较北大与母校的校园文化时,说道:“在台湾学生可以自由发出声音,学生传达的声音有时甚至会威胁到学校‘上面的人’(曾有过某一校领导迫于来自学生的压力而辞职的事)北大学生的意见很难说得很大声,给校方形成压力。”现在北大学生的自由组织运动不太发达,很少出现学生“群体事件”,学生表达意见主要通过官方正式的途径实现,或者在校园bbs上“吐槽”,有的事件会引起学生内部的广泛讨论,但目前还未产生很大的影响,还是一种在学生内部流行的“非主流”的声音。
3
行政办事机构的风格
台湾交换生普遍对自己在北大的办事经历感受深刻,因为他们觉得这套规则给自己带来了非常多的不便。首先,北大的校级行政机构在地理布局上很分散,而在台湾高校这些机构在地理布局上是相近的,如台大所有的行政处都在一栋行政楼里,师生办各种手续不需要跑来跑去。因为笔者曾有过在北大办一件小事,却要在各机构之间跑来跑去的经历,所以当被访者提到这一点时笔者的感受非常深刻。被访者小张说,她在北大办台胞证的加签,因为各机构设置分散,她要先去南阁,再去英杰交流中心,然后还要跑其他地方,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浪费时间。。每学期中心会在学生平时课程之外安排一堂课,利用这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讲座,如应对学业压力、处理情感问题等等。另外,在台湾高校,心理咨询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场所,学生觉得累可以很自由地进去休息,与心理咨询师沟通,且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而北大的心理咨询中心需要预约,不能随意进入,其服务不如台湾高校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