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族谱?”
柳氏诧异惊叫,“有什么大事要开宗祠,动族谱?”
柳氏不同意。
宋清宁却没看她。
“上次开宗祠,是我用军功为母亲请封了‘一品诰命’,母亲成了宋氏历代的第一位诰命夫人,载入了族谱。”
“再上次开宗祠,是用我的军功为堂兄提前请封世子,堂兄未及冠就封世子,开了我朝先例,也记入了族谱。”
“这次长老们也都来了,不正是为了开宗祠,动族谱的吗?”
柳氏不满她提起军功,好像一切都是她的功劳。
本以为今天嫣儿获封县主,这样的荣耀,理所当然要载入宋氏族谱,所以才将长老们请来。
现在柳氏却想尽快将长老们送走,“今天没什么大事是需要开宗祠动族谱的。”
宋清宁反问,“女儿用性命在战场拼杀,换来军功,为永宁侯府争光,难道不配开宗祠,入族谱?”
柳氏脸色难看。
宋清宁她竟想入族谱!她怎敢有这样的贪念?
柳氏要将她的贪念压下去,“开口军功,闭口军功,宋清宁,你当真以为立了些军功,就有什么不起的吗?”
宋清宁眸光微冷。
“是没什么了不起,不过却被兵部记录在册,母亲如此看不起军功,不如将‘一品诰命夫人’的封号还给女儿?”
“你……”柳氏气得浑身颤抖,几乎要癫狂。
指着宋清宁,半晌才吐出几个字,“你,你,你不孝!”
宋清宁不理柳氏指责。
她看向自始至终都不曾开口说过一句话的老侯爷,宋氏族长——她的祖父。
“祖父,今日清宁面圣,皇上夸赞永宁侯府将门风姿,祖父教导有方。”宋清宁说。
老侯爷老迈的眼明显亮了。
经历一世,宋清宁太了解自己这位祖父了。
他望族出身,出生时家族已经衰败。
他肩负振兴家族的使命,却能力资质皆平平。
如今永宁侯府的爵位还是儿子永宁侯得来的。
前世她知道柳氏换子真相后,去找祖父主持公道,可那时宋清嫣已嫁入沈国公府,宋明堂又攀上了二皇子。
祖父权衡之下,选择对真相视而不见。
知道她被宋清嫣做成人彘,他传话给她:“谁能给永宁侯府带来荣耀,谁就是侯府正统,怪只怪大房命数不佳。”
他的眼里只有利益权衡,那她便好好利用这一点。
老侯爷稍作考量后做了决断,“清宁丫头保家卫国,是忠勇,得了军功,为母亲请封诰命,为兄长谋划前途,是孝义,如此忠勇孝义,理应开宗祠,入族谱。”
结果如宋清宁所愿。
“祖父……”
“公爹……”
宋明堂和柳氏都想阻止,老侯爷没有理会,领着族中长老,开祠堂,请族谱,轻车熟路。
一炷香后,就将宋清宁的名字和功绩写入了宋氏族谱。
宋清宁拜了祖先,走完所有程序。
老侯爷让人将族谱递给宋清宁:“清宁,你看看如何。”
族谱上,二房只有二爷宋长生和柳氏的名字在册。
没有兄长的名字。
“宋清宁”三个字,也是刚刚才加上去的。
而大房一栏,世子宋明堂,嫡女宋清嫣,整整齐齐的排列在永宁侯和陆氏之后。
格外刺眼。
“很好。”宋清宁扬起唇角。
她告诉自己,不急。
今日开宗祠,她在族谱上留下了痕迹。
下次再开宗祠,她便要将那两个名字一一抹杀。
那时她与兄长会和父亲、母亲的名字靠在一起。
宋清宁离开宗祠,柳氏怒气冲冲的回了二房的西院
计划落空,柳氏气得不轻。
宋清宁回住处的路上,遇到了兄长宋世隐。
小时候兄长对她照顾有加,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兄长逐渐远离她,看她的眼神也充满了嘲讽与冷漠。
直到她被宋清嫣做成人彘,关在庵堂,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她逐渐读懂了他眼神的含义。
他在嘲讽她甘愿做别人的血包,不知反抗,毫无血性。
“宋清宁。”宋世隐开口叫她。
他脸色苍白。
宋清宁的心忽然被扯着,生疼。
兄长从小体弱,柳氏说他上辈子做了孽,这辈子恶鬼缠身,才会体弱多病。
可分明真实的原因,是生母怀他未足月就生产。
二十年前,柳氏策划换子。
她的亲生儿子名唤“明堂”,却给兄长取名“世隐”。
她想让她的儿子光明正大,端坐明堂,却要兄长一世隐匿在人下。
宋世隐察觉到宋清宁眼眶泛红,有些诧异,“一年不见,你是受了什么刺激,还是被人夺舍了?”
宋清宁:“……”
宋世隐看她,眼神少了嘲讽,“我以为你会一辈子都听母亲的话,做一辈子无私奉献的孝顺女儿。”
她公然违逆母亲,让他诧异。
宋清宁自嘲,“可不是做了一辈子无私奉献的孝顺女儿吗?”
谨守孝道,看轻名利,结果却是被人利用,敲骨吸髓。
这样的孝顺女儿,她不当了!
宋清宁想到两人真正的母亲,分别时,她对他说,“哥,有空去看看……大伯母吧。”
陆氏才是他们的母亲。
但现在不能明说,只等来日相认时。
宋世隐神色黯然,记忆涌上。
他曾经很喜欢去大伯母院里,可每次母亲都会责打他。
母亲说,他是二房的人不配去大房招摇,让他有自知之明,低贱的人会一辈子低贱。
他渐渐不敢再去大房。
……
宋清宁入族谱,有人气火攻心,有人郁结不甘。
宋清宁回到西院的住处。
老侯爷三个儿子。
永宁侯一房住东院,二爷一房住西院。
三爷年过四十尚未娶妻,常年不归家,只有每年的腊月会回府小住半月。
宋清宁住在西院的菊苑。
柳氏说,女子应如菊,淡泊名利,不争不抢。
一边要她不争不抢,一边为她自己的儿女,蚕食着属于大房的一切!
宋清宁怒从心起,拔剑劈向院门牌匾,“菊苑”一分为二。
门匾“啪嗒”落地。
院里打扫的奴仆吓得停下了动作。
玉婵悄悄离开院子。
宋清宁没有自己的贴身侍女,玉蝉是柳氏派来监视她的,她是要去向柳氏告状!
宋清宁没有阻止,任她去告。
眼下她要送一样东西去大房东正院,给陆氏。